“麦福,扶阁老坐下。”
此时,嘉靖皇帝自己都还站着了,却要麦福扶着严嵩走下。
“皇上,臣不敢。”
“快六十岁的人了,坐着吧!”嘉靖轻声道。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严嵩脑瓜子里瞬间想到这两句话。
又想想弃尸于市的夏言,严嵩心中就一阵叹气。
世人都说是我严嵩斗倒了夏言,我严嵩哪里有这个本事啊!
自古以来刑不上大夫,如今夏言之事历历在目,这对自己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现在不是靠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就能解决问题的。
皇上你对我严嵩如何礼贤下士,我也没办法给你弄这么多钱去。
“皇上,国库确实已经没钱了,京城各部衙门都已经停发了俸禄,若是只要粮食,臣倒是还有办法,可这现银,臣实在是拿不出了。”
嘉靖倒是没生气,语气温和的说道:“朕知道你严嵩的难,但这军国大事,还是得要阁老费心啊!”
费心?
费什么也换不来银子啊!
严嵩站起身来,躬身拱手道:“臣倒是有个办法。”
“阁老请说。”
“大明每年给各地宗亲的爵禄差不多有七百多万两银子,若是能挪用一半,三百多万两银子,倒是能支持张经把这个仗打下去。”
这办法!!!
嘉靖听了,心里直冒火,但又不能发出来,只能硬生生压下去。
在明代,宗亲爵禄被视为“铁杆庄稼”,意即无论朝代更迭、政局变化,宗室亲王、郡王等的俸禄是不可动摇的,如同庄稼般稳定可靠。
这种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保障皇室宗亲的生计,维护皇族的尊严与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庞大的宗室人口和日益增加的爵禄开支,逐渐成为朝廷财政的沉重负担。
嘉靖闭上双眼,沉默了许久后,开口道:“无国无家,无君无父。”
严嵩继续说道:“国家如此,皇上宗亲更应该为朝廷分忧,扫平了倭寇,也才能有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他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然而,其实谁会在意这些了,严嵩的话根本无法说服这些宗亲。
一些人可能认为,宗亲们所享有的爵禄是他们家族世代积累下来的,与外敌无关,因此没有必要为此承担额外的责任。
另一些人则可能因为个人利益受损而不愿意支持严嵩的提议。此外,还有一些人可能认为,即使没有宗亲的帮助,朝廷也有足够的力量来抵御倭寇,因此宗亲们的介入并不是必需的。
“此话,严阁老就不要再说了。”嘉靖仔细想了想,还是否决了严嵩的提议。
“南直隶那边还有银子?让他们再筹措一些。”
严嵩说道:“皇上,南直隶的银子也已经见底,眼下马上就要到夏汛了,各地都在抢修河堤,预备粮食,否则各地的老百姓又要遭殃了。”
麦福站在嘉靖帝身侧,他的脸皮抽了一下,看着严嵩,严嵩和他对视一瞬后,两人都低下了头。
“南直隶没钱了?”
“之前的五十万两,是那个严庆筹措的吧,他挺能干的,让他再想想办法。”
严嵩听了,倒是没有直接否决,而是叹了一口气,拱手道:“臣立刻给他写信。”
“阁老辛苦了。”嘉靖睁开双眼,转过身,笑着对严嵩说道。
嘉靖点头道:“麦福,替朕送送阁老,还有赏阁老紫禁城二人抬虞。”
“是。”麦福走到严嵩跟前扶起后者:“阁老请。”
“臣,叩谢皇上。”
在明代,紫禁二人抬虞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待遇,通常只赐予极少数的高官显贵,以示皇帝的恩宠和尊崇。
这种待遇指的是在紫禁城内,官员可以享受由两名太监抬着行走的特权,在当时,紫禁城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也是朝廷的权力中心,能够在紫禁城内享受二人抬,不仅象征着皇帝对这位官员的信任和尊重,也意味着他在朝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麦福扶着严嵩的胳膊离开了精舍,一路走到了西苑玄殿的正门。
麦福开口道:“阁老,南直隶真没钱了?”
“麦公公,我怎么敢欺瞒皇上,确实是没钱了。”
“唉!”麦福摇了摇头。
“难啊!”
严嵩反手握住麦福的手腕,一脸坚定的说道:“只要咱们同舟共济,再难,咱们也能挺过去。”
“阁老说的对。”麦福也拍了拍严嵩的手背。
麦福退了两步说道:“来人,送严阁老去内阁。”
“是。”
话音刚落,就有两名身着整洁宫服的太监迅速上前,恭敬地在严嵩两侧站定,准备执行这一特殊的礼遇。
望着严嵩离去的背影,麦福站在原地沉思了许久,这才转回精舍。
麦福的脚步还没迈进精舍,嘉靖便开口问道:男:“严嵩怎么说?”
站在精舍门口的麦福垂首道:“回主子,镇抚司的人有回报,南直隶确实不富裕,眼下开展的新酒楼就是因为这个才倒腾的。”
“让他们倒腾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