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说:支持生命的动力是三种单纯而快乐的激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活在世,在为人,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我到底为谁而活着,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可是终究是个没有回答的疑问,只能保留心中。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或碌碌无为,或功成名就,可到底逃脱不了生命的轮回,我们终将一无所有的来,也注定毫无保留的去。只是灵魂似乎只有自己进的去,灵魂的高尚,灵魂的纯粹会留给我们一份世界上最美丽的礼物,这份给予才是人间净土。我们究竟为谁而活?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这个无解的发问苦苦思索,费人心神。
人总要有支撑着自己活下去的理由,不然就不会有人类的存在,更不要说有伟人高尚之人的存在,霍金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而活着,方君瑛,获得法国硕士学位的第一个中国女性,无形精神之爱亦不能维持,与其寂寞于他年不如死亡于今日,方君瑛,一个生于爱情幻灭与爱情女性中的弱者。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失去自由的戴望舒,面对着打手的屈辱,他靠着对人类苦难痛彻心扉的怜悯而活着……他们都因为有其支撑其活下去的动力做着选择,是生是死。
而我更加相信人类在莫名之中的定数,世间万物都在莫名的转换。当韩新月失去了健康的身体,意味着她彻底的与她喜爱的燕园告别了,与她喜欢的英语告别了,与她的事业告别了,今日的同学变成了昔日,今日的未央湖畔变成了往日,备斋,清华园她彻底的失去了,正如刚刚出生的婴孩被丢弃了,她彻底的与她的未来告别了。而就在这时候春天来了,春风吹拂着她的面颊,春水浸润着它的心田,爱情的种子终于落地生根了,幸福使初恋的少女陶醉了。两只手的紧握,两颗心的紧贴与靠拢,似乎使韩星月复活了,当虽开不了花却也要和百花争一份春色的“死不了”,万物都在努力的生长,春天属于所有的生命,在这样的花季里,爱情让韩新月复活了,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望,因为爱情,因为有对爱情的渴望。因为人生有所希望,生命仍会继续。
我与其想着人到底为谁而活?倒不如思索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伟大的?而什么样的人才是生命的强者?《平凡的世界》里我找到了答案,那些贫穷时保留了一份尊严,远离贫穷时保留了一份真知,一个始终孜孜不倦,刻苦求学的人始终不会在时代潮流里落伍的人,无关于经济时代,无关于一个行动大于思考的社会,还是在物欲横流中争求一片天地的社会,一个被社会遗弃,生活在了社会的底层,仍然不丧失好的品质,在大水中救上伤害过自己的侯玉英,当爱情悄无声息的来临,他是兴奋的,他为她的到来感到自豪,他重拾了往日的尊严,可世界总是那么无情,田晓霞也去的是那么的突然,她甚至没有来的及和他说上几句话,而以后与他相伴的注定只剩下了那几本日记本。失去了爱情,离开了学校,可是知识仍然没有远离他,他也没有远离知识。于是,在求知的路上,在劳作中追求知识成为了他活下去的唯一主题,人不可能为了一时的不如意就放弃生的权利,在任何绝望的境地,始终给自己留下一个绝处逢生的希望。在无路可走时,在无处可逃时始终不要忘记在心灵给自己打开一条路。
记得以前看到过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儿子,感觉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离开,永远的离开?年迈的母亲抱着痛不欲生的儿子,痛彻心扉的从喉咙里吼出一句话:那你以后就为我活,你是我带到这个世界里来的,在我这个半截身子已进黄土的人未进土之前你就不能死。母亲的话永远是最有力量的,在爱的面前,在无私奉献的母亲面前,就算世界都抛弃了你,母亲却始终陪伴在你的身边,对于人生的意义,不必刻意深究,只要让自己明白存在既是合理,我的存在可以让世界多一份喧哗,夏日因我而凉爽,冬日因我而温暖,雨天我为他人撑起一把伞,晴天我为他人遮去了阳光。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对世间上存在的一切送去你的微笑。人生的前十五年我们还没有学会思考,后十年已经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年轻的我们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一切,知识爱情或者是更多的需求,中年的我们为了父母家人而多了一份责任,当老年,没有了对生命的感悟和生活的热望,或许还是为了尊严,为了生命中最后的净土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