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的科室有团队,有自己的实验室,像我们科没有团队,也没有实验室。他是出国做的实验,回国后又脱离临床,专门搞研究,才发出了这么高分的文章。”方舟解释道。
祁燕皱了皱眉:“这不是高分文章啊,这是水刊。”
方舟竖起耳朵,听祁燕继续说:“你们不管是不是水刊,只要是文章都认?那好办啊,四大水刊,每本发一篇就够升职称了吧。”
方舟摇了摇头:“我一般只发业内认可的杂志,没注意过水刊,我们医院也没提过这个概念。”
“这些杂志只要给钱就可以发,文章质量嘛,参差不齐。这些杂志国人发得最多,主要就是灌水用的。发文章的时候互相引用,所以影响因子也跟着虚高。”祁燕道。
“我们发文章也不一定有用,需要国家级项目。”方舟道。
祁燕目瞪口呆:“国内都这么卷了吗?还是说就你们医院不正常。你升个副主任医师都需要国家级项目?”
方舟笑了笑,正要说话。朱明就抢着说了:“国内很多医院都是打分制,够分就可以晋升,哪怕你有国家级项目,那也只占几分。只有我们医院,对临床医生是硬杠。只有‘四援’可以替代国家项目。”
“什么叫‘四援’?”祁燕好奇地问。
“援青、援藏、援疆、援非。”朱明道。
“那你们就去‘四援’啊。”祁燕道。
“‘四援’都是抢了去,没关系怎么会轮到我们?”朱明无奈地笑了,“我想搞临床,上面却让我发基础文章,否则不让我升职称。不升职称就很多限制,比如,我想发起一项临床研究,这都需要高级职称。那我去搞基础研究吧,哪里有时间去做研究?我曾经节假日、下夜班,甚至晚上都去做实验,弄了两年,花了十几万自己的经费,就发出了一篇影响因子4分的sci。我是不想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了。”朱明想起当年自己就是一个拼命三郎,平时在岗在位,休息的时候没日没夜的搞研究。
“真是太不容易了。”祁燕感慨道,庆幸自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国内大学和医学院合并,就是为了让医生拼命发文章,弄研究课题,这样大学的排名才能提高。”梁悦航补充道。
提到这个话题,气氛就没有先前轻松愉快了。
“看来耳鼻喉还不错吧。”徐亮想打破这个不愉快的氛围,问道。
“我啊,是躺平了。其实,只要躺平还是可以的,哪怕收入不高,但我下班了还能陪小孩。”乔欣道。“主治就主治,千年主治,也没什么丢人的。很多医生会写文章,升得比我们快,职称比我们高,但不会看病。而我能看好病,为什么要抬不起头呢?”
“没事,到时候大家不想呆了,都来我这。”李岩乐呵呵地说道。如果这些同学都去他那撑场子,他的事业肯定蒸蒸日上啊。李岩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了,像朱明、方舟这种科研临床都厉害的,即使给出年薪百万,都是划算的买卖。
“方舟,你为什么去了急诊?”梁悦航和他一起转过科,但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理由。
“我那会儿年轻,觉得急诊科节奏快,来一个病人就抢救,冲在救人的第一线,特别有成就感。”方舟不好意思地笑了。
徐亮摇了摇头:“你现在换个科室也来得及,至少不会更累了。”
郑化冰感慨道:“去公司是easy,去私立医院是medium,出国当医生hard,国内三甲pretty hard,你还挑了个最刺激的科室,就是想挑战自己。方舟,你太棒了,这么多年来,你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
方舟都不知道郑化冰这是在夸自己呢,还是损自己呢,窘得脸都涨红了。
“方舟,如果你还呆在这个医院就要死磕国家级项目。你今年已经35了吧。”梁悦航道。
“是啊。一晃,咱们都35了。”方舟感慨道。35岁,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个坎。而方舟在这之前一直在搞临床,大多数时间都在琢磨临床课题。过了35岁就不能申请国家级的青年项目了,只能申请面上项目。这就意味着这辈子都很难再中国家级项目了,而在这家医院,这辈子都是主治医生了。
“没事,方舟,到时候换家医院,你照样风生水起。”李岩道,“你也来我这呗。”李岩时刻不忘挖人。
“或者你来和我一起办辅导班。”徐亮也发出了邀请函。“别的我不敢保证,收入嘛,肯定比你现在高,而且没你现在辛苦。首先不用熬夜,干的还是你最擅长的事情。”
“你也可以出国啊。”祁燕道,“我帮你找个合适的实验室。”
听到同学们都在给自己出谋划策,方舟心里感动不已:“谢谢大家的好意,我最近也在犹豫。单位和家里也都有点事情。”
“对了,方舟最近做爸爸了。”乔欣向大家宣布。同学们一片道喜祝贺。
“那更要好好挣奶粉钱了。”徐亮道,“你要是感兴趣,可以在我这兼职,录点教学视频。”
乔欣那天在手术室工作,无意中听说了方舟媳妇的事情,麻醉的时候她还去悄悄关心了一下李菲儿和辰辰的情况。今天方舟才知道那天还有这个插曲。当然,乔欣也听说了那天方舟经历的不堪的事情。方舟看了眼乔欣,眼圈都有点红了,举杯给乔欣敬酒:“谢谢你的关心。”又环视了大家:“真的非常感谢大家。”
方舟平时只专注于临床工作,总想着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科研水平。看来,还是自己的视野太局限,从没想过跳出圈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看来我们还是得多聚会、多交流,这样才能开阔视野。今天非常感谢明姐组织了这次聚会,但由我负责买单。大家不要客气。”郑化冰再次举杯。
朱明本来是打算自己做东请同学吃饭,但国内的同学们打算AA,又听郑化冰这么说,同学们纷纷推辞。
“大家不要客气,不要推辞。”郑化冰又干了一杯。
“我也非常敬佩方舟。老同学,医学值钱,在医院却不值钱,知识值钱,在学校却不值钱。你看看医院的室内售卖机,周围的咖啡店、餐饮、药店都靠医院带来盈利。而医院又靠医生盈利,医院里非医疗产出的部门也是医生给他们分钱。涨工资就是人家的,人家涨的多,医生涨得少。医保扣钱的话却只有医生扣,人家是不扣钱的。一旦出了医闹,赔偿的也是医生,哪怕你并没有错。”郑化冰又敬了方舟一杯。“你还能坚守在这我很佩服。如果哪天你不坚守了,你也是勇士。”
医疗,是一场不允许任何错误的考试,必须满分。哪怕疲劳上岗也必须满分。
郑化冰道:“美国有专门的律师团队,当然每年交着高昂的保险金,医生收入也能供得起这么高的保险。国内的医生怎么可能?”
是啊,多如草芥的医生,开除一两个又能怎样?况且,医生除了看病还能做什么,还能去哪?还不是乖乖地呆在医院被剥削压榨?很多医生因为收入太低,有时间就想挣点小钱。利用医生这点心理而应运而生的各种互联网医疗不也是在进一步压榨他们吗?说是改善了医生的收入,实际上互联网医疗公司挣得远比医生自己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