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杰说的没错。很多大医院博士毕业就是主治了,方舟来这个医院,先当了六年住院医,直到发了两篇北大核心才升了主治。他的同学很多都已经是副主任医师了,而他才升主治。再过几年人家升了主任医师,不出意外的话,他还是主治。因为这家医院还要求国家级项目才能升副主任医师。方舟是MD出身,事实上,八年制培养出来的都是紧扣临床的MD。而国家级项目都是扎根于基础研究。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方舟带着从学校培养出来的习惯,全身心泡在临床,之前做的研究也是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意味着要泡在实验室养细胞、养耗子,工作后的现状根本不允许他继续做这些耗时砸钱的基础实验。当年毕业的时候做了快1年的实验,拿着这些攒下的数据,方舟才发了一篇基础研究的文章。但就拿这一篇文章申请国家级项目是不可能中的,因为竞争申请项目的还有专门做基础实验的生物系、基础医学系等专业的学者。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科研人员只在实验室做实验,根本不用给人看病,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养细胞、养耗子,工作多年后也攒了很多文章。重要的是人家有团队,而在这里,整个科室都没有团队,方舟就一个人。
“你看看丁泉。”葛杰看了看外科换药室的方向。
丁泉、葛杰、方舟是同一年来到这个科室的,只有方舟是博士毕业,丁泉和葛杰都是硕士毕业。但是丁泉早些年就出国了,最近还发了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出国的机会也是医院分配给科室,在主任成茂田的极力推荐下,丁泉才得以出国。回国后,主任成茂田让他继续脱离临床搞研究,又发了两篇英文文章。丁泉凑齐了文章,眼看着就可以申请国家级项目了。申请了国家级项目,就可以晋升副主任医师。于是,丁泉算是走在了方舟等人的前面。丁泉发够了文章,最近才回到临床。论临床工作时间,比同年资的同事少了整整3年。但这又怎么样呢?晋升从来不看谁会看病,而是看谁会发文章,谁有国家级项目。
然而,方舟从没有考虑过出国做实验,因为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临床上够用了,发临床文章也是可以的。方舟甚至还拿下了两个省部级项目,但这些都不足以用来申请国家级项目。
“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葛杰又说道。
方舟回味着葛杰的话。葛杰慢慢地起身,临走前拥抱了他:“兄弟保重,我算是悟到了。”
方舟下班来值班室,见李菲儿正挺这个大肚子坐在床边等他。李菲儿这次来做产检,顺便把祖明佑给的卡里的钱给他儿子充了住院费。祖明佑的儿子在新生儿ICU住了快两个月了,还没有出院,每天花费1万多。祖明佑拼命挣钱才能保住儿子的命,但是如果他不是把工作放第一位,而是陪在老婆身边,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些变故?
李菲儿反复思考着这些问题,这就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最终难以得出定论。方舟陪同李菲儿一起回家。
“医生说已经足月了,小宝宝随时可能出生。而且胎位很正,建议我尝试顺产。”李菲儿挽着方舟的胳膊,走在小区的林荫道上。她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要做妈妈了,心情有些激动,但对于生孩子这件事情,又很忐忑,一时间把方舟的胳膊搂得更紧了。
“顺产好啊,顺其自然。”方舟微笑道。
“顺产是不是很疼?”李菲儿抬头看方舟视线刚好落在他的下巴上。方舟面部曲线柔和,却偏偏生了副坚毅的下巴。李蓉芝常说方舟性格太硬,问题就出在这下巴上。
“我可以联系麻醉科的熟人,给你无痛分娩。”方舟一低头,对上李菲儿紧张的眼神,于是又安慰道:“别害怕,我还可以申请陪产,就在你身边一直陪着你,直到我们的小宝宝出生。”
“太好了,有个医生老公就是好。”李菲儿开心地搂着方舟的胳膊,觉得方舟总算派上了点用场。平时方舟加班太多,李菲儿的正常休息日和方舟的值班日经常对上,都没法一起出去玩。别人都说刚结婚的时候,二人世界多么甜蜜,李菲儿还没有机会体验这份甜蜜就要做妈妈了。
方舟虽然平时工作忙,但李菲儿的产检都是方舟预约的,只要她人去医院就行,别的什么都不用操心。婴儿的生活用品,包括尿不湿、奶粉、婴儿车、婴儿被、婴儿服,方舟也都准备好了。正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我们的孩子叫什么好呢?”关于起名字的事情,李菲儿从一开始知道怀孕就开始琢磨,这都快生了还没有定下来。
“男主阳,女主阴,男孩就叫辰辰,女孩就叫月月,你看好不好?”方舟问道。
“辰辰,月月。”李菲儿口中念着这两个名字,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