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攸赶至家中之时,恰好是巳时时分。
夏侯婴买菜已经回来了,只是,脸色看上去有些臭臭的。
张攸疑惑,便问:“夏侯兄,是有些东西没有卖的吗?”
夏侯婴见是张攸,便一副气愤的模样:“先生,汝不知晓,家中已经快没有了粮食,吾便往官府去买,谁知这粮食比上个月还要贵了不少。”
张攸一愕。
秦朝采取的是发展官营工商业的政策,例如:冶铁、制陶、制革、制盐、粮食等重要商品都掌握在官府手中,且由国家专营。
根据秦简《仓律》记载,秦朝粮食就是由秦国官府经营的。秦国通过大量的积累,采取定量供给、官价收费的办法,供应着社会各方面人员的用粮。
对于这一点,张攸并不知晓,才感到震惊。
“夏侯兄,粮食只能是官府售卖吗?”张攸追问道。
夏侯婴轻叹一声,“先生可知晓商君?”
张攸不解地看向夏侯婴。
夏侯婴说:“当年,商君变法中,首先,便已经明确规定‘使商无得粜(tiào,卖出之意)’,不准商人从事粮食买卖经营。这种关系到我们生活的事情,大家都了解的很清楚。”
“商君认为,禁止商人参加粮食买卖,就可以杜绝他们利用年岁丰歉进行粮食买卖而发财,商人见无利可图,且做了买卖粮食一事,必会受到严惩。于是,商人胆怯,皆不敢粜粮。”
张攸沉默了。
之前所想的关于赚钱屯粮一事,如今看来,是行不通的了。
这也让他对曾经看过的这类秦朝屯粮小说感到无语,误人子弟啊!
“先生,吾还记得商君说的,要提高粮价,就可以让商人不敢碰粮食买卖了。原话好像是‘贵境内之食’。”夏侯婴拍着脑袋补充道。
“那如今粮价一石官府卖多少钱?”张攸看向夏侯婴问道。
秦朝一石粮食约合后世60斤,这点张攸心中还是知晓的。
夏侯婴接言道:“陛下一统六国之前,吾记得官府卖粮是每石三十钱。而今陛下一统六国后,至于今日已经有了快三年了,可官府如今卖的粮食,已经涨到了一石粮食卖一千钱了。要吾说,这粮价恐怕还要继续上涨。”
“唉......这粮食都快吃不起了!”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16年,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即:米一石一千六百钱。
而张攸所处的时间正是在公元前218年,再有一个月多便是217年,根据粮食价格存在波动,与公元前218年时隔一年多,这个时候一千钱一石,到了公元前216年粮食变成了一千六百钱一石也是在合理的范围。
张攸陷入了沉思,默而不语。
在秦朝,粮食主要是禾(粟)、麦、稻、麻、菽(shū)、黍等六种,这种结论可从云梦秦简中分析获得。
列宁说过:“物价的基础是粮食”,换言之,粮食是人人不可须臾离开的物资,所以它价格自然就成为决定其他产品价格的基础,它的波动,自然会使万物价格也随之发生波动。
张攸似乎发现了为何秦始皇一死,而天下分崩离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了,那就是和粮食有关。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原因,这个需要他多看、多想。
光是从粮食方面论证秦朝灭亡的原因,就够他多探索一阵子了。
关于粮价为何大涨,张攸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粮食之所以涨价,应该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