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苏家出事以后,苏愈倾第一次看见苏衍。之前她一直是和苏世忠关在一起,虽然也担忧过苏衍的处境,可是毕竟苏衍也是个大将军,不会这点事情都处理不了,苏愈倾索性也就没有过分担忧。
不过这个时候看见苏衍,苏愈倾心里就清楚了,苏衍这是一直被皇上软禁也是保护着,那么文高庸的意图就是再明显不过了,什么勾结南启,什么陷害忠良,什么冤假错案,这不过都是被文高庸更高明的将计就计利用了,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要重用苏衍对付司徒家的兵权,可是又担心苏家功高盖主,要先处理了苏世忠。
显然苏衍的处境并没有很差,起码身上没有什么伤痕,只是整个人看上去很是憔悴。苏衍一上堂,最先看见的就是跪在那里的父亲和妹妹,看着二人的样子,眼眶立即就红了,却一直没有冲上前来问候,只是在两人身侧跪下去:“罪臣苏衍,拜见皇上。”
魏钟元显然也没有料到苏衍的到来,不过还是把自己的惊讶掩饰的很好,拍了一下惊堂木找了一下身为主审的感觉,把那些个“堂下何人”这些废话都省了去,直奔主题道:“人犯苏世忠、苏衍、苏素,苏氏一族勾结南启、意欲谋反一案,经过本司查证,认为还是有重重一点,好在萧王爷愿意出堂作证,今日如果萧王爷证词属实,自可还苏家清白!”
“是。”苏世忠的声音里带着些疲惫和萧索,在苏衍上堂的那个瞬间,苏愈倾都看的明白的事情,他又如何看不懂呢?
魏钟元的眼神这才看向一边立着的萧踏雪,那意思是皇上也给您请来了,这案子也开始审了,您有什么要说的,现在可以说了吧?
“萧王爷?”
萧踏雪点点头:“启禀主审大人,还请皇上拿出来那份指证苏府勾结我南启的密信,与我手中这张纸对比对比。”
魏钟元只觉得自己这个差事真是无奈,萧踏雪这个要求,他虽然身为主审,可是魏钟元可不会认为自己有决定的权利,只能拿目光征询的看着文高庸,直到文高庸点点头,他身边的太监才将萧踏雪手中的白纸拿过去呈给了文高庸。
“都是白纸,萧王爷觉得有哪里不妥吗?”文高庸却没有拿出来那份证据的意思,只是淡淡看了看那白纸两面,沉声问道。
萧踏雪倒是无所谓文高庸有没有拿出来那份罪证,只笑了笑:“刚刚小王手中拿着的,乃是我南启皇室密信专用的纸,期间有三处只有南启皇族才知道的暗印,也是为了保证机密信息的可靠性才发明的,如今小王只说其一,请皇上和主审大人将小王这密信的纸与那些指证苏家的所谓密信都一起在火上烤一烤,皇上自会明白。”
文高庸皱了皱眉:“这是其一,那其二其三呢?”
“小王以为,这其一应该就够了吧?”萧踏雪笑笑,“若是将这些皇室机密全数告知了,想来我可就是真的勾结北渊,成为南启罪人了吧?”
那些证据文高庸早就秘密封起来了,今日自然是不会随身带着的,这会儿文高庸已经给随身的心腹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回宫去拿,却看着萧踏雪,问了个看似不着边际的问题:“朕听闻,南启七王爷乃是个山水闲人,看来传言有误啊。”
“皇上说笑了。”萧踏雪依旧是那副笑意淡淡的样子,口气一直波澜不惊,“纵便是小王不喜政事,只愿各处游历,结交天下朋友,但是这皇室的秘密,自然是每一个皇子都要知道的。”
某个被忽略的主审大人,此时此刻心里苦:皇上您为什么不亲自审呢……
文高庸自然不知道这会儿魏钟元已经被无视地快要哭出来了,看着萧踏雪,脸上的表情依旧是不察喜怒:“那么朕倒是奇怪了,七王爷乃是南启人,为何又愿意为了我北渊的臣子辩驳?”
这下萧踏雪不笑了,脸上的神情变得肃然:“恕小王直言,皇上可是此言差矣。小王今日前来,一来是因为天下贤臣皆可贵,小王在北渊境内,听到过几件苏大人的事迹,觉得苏大人算是个为民的好官,是以不忍心他蒙冤,二来……二来,小王也是有私心的。”
这句话说完,萧踏雪淡淡瞟了一眼苏愈倾。
刚刚还看着萧踏雪忽悠人的严肃样子差点笑场的苏愈倾,被萧踏雪看的头皮一麻,虽然她很清楚萧踏雪的为人很是知道轻重,这会儿也不会说出什么过分的话来,可是他刚刚那样一个眼神,看的苏愈倾只觉得就算是萧踏雪下一句说出来“小王是看上了贵国太子妃”这种话她都不会觉得奇怪。
这会儿萧踏雪卖了个关子,果然一直面色平静似乎不怎么感兴趣样子的文高庸抬了抬眼,看了过来:“哦?”
看着低眉顺眼地某人在那一个劲翻白眼,萧踏雪嘴角不自觉露出来了个转瞬即逝的微笑,才继续严肃道:“这二来,南启与北渊虽然过去有些龃龉,可是如今可是友好邻帮,如果说苏府因为与我南启人互相通信就犯了谋逆之罪,小王大胆揣测那信上的内容,大概也要透露了不少机密才是,可是我南启无意侵犯北渊,何来要了解北渊朝廷的机密?若是苏府的罪名定了,想来也会让北渊朝廷误会我南启,这是小王最不愿意的,所以特来证明苏府冤枉,我南启也无侵犯之意!”
好一番冠冕堂皇的理由,苏愈倾都要给萧踏雪鼓掌了。不过……这理由看似有理,却也还有个致命的漏洞。
果然,文高庸听了,脸上依旧没有什么变化,沉默了一下,才淡淡开口:“所以朕要如何相信七王爷?若是南启本意就要与我北渊为敌,这会儿王爷来给苏府开脱,不仅能保住你们在南启的眼线,还能瞒住北渊朝廷,让我们不加防备。朕倒是觉得,这个解释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