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的寂寞
张九龄在青史上为岭南树立一代贤声,也开一代诗风,可是长期以来不论在他的曲江家乡、在广东祖籍之地,并不见有先贤纪念馆。
*****国际频道有一专辑,题名《天涯共此时》,引喻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感情与相隔相念之情。我每看到所显示的题名,就有愀然心动之感。
这个名句出自唐代开元名相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寥寥四十字,抒写了情人两地分离,对着秋宵明月,徘徊瞻顾,回环怅惘,不能自已,真是曲尽抒情之致,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是传诵不朽的诗篇。
张九龄既是一代名相、诗人,他出生于
何地?他自认出生于岭南荒远之地,形容为“荒陬孤生”。荒远之地就是广东的曲江,可说是人杰地灵。张九龄七岁能文,二十岁考取乡贡进士第一名,却受人诬告毁谤,以致武后诏令再试,仍然出类拔萃,升为秘书省校书郎。从此以后他任朝臣达二十五年,是促成“开元盛世”的功臣之一,并在任宰相时着意引荐人才参政。他历任朝臣期间,不避利害,直言上书,曾劝宰相姚崇“应该用人唯贤而不以私情”;再劝宰相张说应重视“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姚、张都不采纳,后来两人受非议,证明张九龄之劝是正确的。王维曾献诗给张九龄说:“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可见贤声早著。他生长于边远地方,当唐玄宗任命他为宰相,在执政时期以“人本
思想”推行政令,特别注意地方官吏对人民的重要性,曾上疏于唐玄宗,指出“氓庶,国家之本”。朝廷不重视地方官,常把犯了罪的京官贬到地方去任职,以致有才能的人皆不愿任地方官。因此他主张凡是没有担任过地方官的,“凡不历都督、刺史,虽有高第,不得任侍郎、列卿;不历县令,虽有善政,不得任台郎、给、舍;都督、守、令虽远者,使无十年任外……”
张九龄的政治主张,虽然针对封建统治的利弊而发,但是他提的“人本思想”以体现为人民福祉而施政,对后世、现实都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