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陕北民歌艺术初探 > 第35章完结

第35章完结

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我和我的情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乌鹊,不愿供你这只凤凰取乐;我是个平平常常的老百姓,不愿嫁给你,讨你宋王的高兴!听,感情多么炽热,多么浓烈,抒发的多么明快直接,而蕴含又是多么丰富深远。

民歌其所以具有明快、浓烈、蕴含丰富的抒情特点,仍然在于它们是劳动人民各种感情达到不吐不快时的产物,是“喷”出来的,自然而然地“流”出来的,而不是象牙膏似的“挤”出来的。因而,它真实,它强烈。人们谈着民歌,唱着民歌,自己的感情也会象作者的感情喷发时一样,起伏着,激荡着。如一首信天游:

豌豆开花结夹夹,

如今是咱受苦人坐天下。

我当那红军要远走,

妹妹送我到大门口。

看见我那妹妹灰溜溜①,

① 灰溜溜,方言,这里指心灰意懒的神色。

一把拉住妹妹的手: 你让我把革命干到底,

走到天边心里就①有你。

① 就,方言,与“只”字同意。

感情多充沛,多实在!任何人也不会对它感情的真实发生怀疑,任何人也不会因它有了这种感情就对它的革命的“坚定性”发生怀疑,恰恰相反,这个“坚定”感反而更强烈了。

也有一首抒写革命情怀的陕北民歌,名叫《为革命下决心》。歌的思想主题固然无可指责,但绝不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任何触动。如开头两段:

为革命下决心离了家庭,

有贤妻丢在家心上难忍。

为革命下决心世事太平,

蒋胡匪消灭完自然回还。

读着这首歌,除了引起你想用手不紧不慢地拍拍“板眼”而外,还能给你些什么呢?淡淡如清水,味同嚼蜡。这种写法的作品正象刘勰所说的那样“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有人说这是因为艺术性差的缘故,我看,关键是寡情。缺乏真挚的感情,空“肚子”,硬挤出来的东西,不是虚伪的矫饰,就是装腔作势地呼喊,这在什么时候都是艺术上的败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