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陕北民歌艺术初探 > 第35章完结

第35章完结

第五章 那春风摆动杨柳梢

——强烈的抒情性

拿起陕北民歌就让人放不下。?2`8_l\u`._n`e′t¢这不仅因为歌中所展现的那一幕幕真实有趣的生活的感召,和那一个个生动的形象的吸引,也因为其中那种种深远的意境和真朴强烈的感情的牵动和冲击。

陕北民歌所抒发的感情是微妙的,因而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生离死别的悲哀,有久别重逢的喜悦,有剥削压迫下的愤怒,有自由劳动的欢乐,有哭声,有笑声,有感伤,有哀怨……,读来动人心弦,发人深思,让人不由自主地踏进了歌子所创造的意境之中,去感受,去体验,去领会,和作者们一同激动,一同欢笑,一同哭泣,一同分担着生活给予人们的“赐舍”,那情形,真象一些大家们常说的“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了。那怕是小小的一两句信天游,也能一下抓住人的心神,拨动人的心弦,非得去细心品味一下不可。这是一股多么巨大的艺术力量啊!如《揽工调》,歌一开首,爆发的感情喷涌而出,如万钧之力,直捣人们心窝:

揽工人儿难!哎哟!

揽工人儿难!

正月里上工十月里满,

干的是牛马活,

吃的是猪狗饭!

听到了吗?是一个揽工汉的歌声吗?不,不是歌,是呼,是喊,

是千百万受尽了压迫剥削、饱尝了人间之苦的穷苦人的呼喊!“揽工人儿难!哎哟,揽工人儿难!”他们世世代代当牛做马,受尽了苦,常年积压在心头的愤恨悲伤再也抑制不住了,不喊几声,心里憋得慌。?完¨夲!鰰¨占/ !追/最¨辛`蟑/踕.歌的一开始,感情的洪流如同火山的岩浆一般喷发而出,强烈、炽热。在这感情的洪流面前,任何一个站在旁边的人也会被卷进去的。

在《绣荷包》里,人们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风情:

初一到十五,

十五的月儿高,

那春风摆动杨柳梢。

夜静人息,万籁俱寂。一轮圆月当空悬照,朦胧的山川村舍在淡淡的雾霭中显得更加秀柔,如仙山琼阁,虚无缥缈。无声的春风徐徐吹来,柔嫩的柳丝在月空的背景下袅袅娜娜……。-小¢说\C¨M~S? _首+发*在这美景之中,我们仿佛感到了春夜的清爽,闻到了淡淡的花香。仿佛听到了姑娘那甜甜的却又是低低的吟笑和私语,隐约传来,又隐约逝去。歌中以高高的圆月、清风、摆动着的杨柳渲染出一种轻柔宁静的特殊氛围,使人不自觉地走进了这个画面,简直不敢大声喘气了,生怕破坏了这美的意境。这里面充满了作者的情,作者的意,他们把自己内心的舒畅和柔情,对生活美的感受和对陕北自然景色的爱全溶进去了。这幅画美洁高雅,意境深远,感情轻柔如水,洁净如玉,令人身心为之一清。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话不无道理。感情,是艺术作品的血液,有之,则作品“面色红润”,看着精神,摸着烫手;无之,则作品“面色苍白”,无神无力,与僵尸无异了。陕北民歌其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的内部有着千千万万陕北劳动人民宏大的感情血液在潜流,在澎湃,在激

荡。这也是它一下就能打进人的心坎的原因。抒情性强,当然不唯陕北民歌独具,可以说,它是中国民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一首古代民歌《乌鹊歌》,其抒情特点与上面谈到的那首《揽工调》就极为相似: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