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志这样说,就是在挑拨双方矛盾,他还想着要是能把牛世俊气走了,正好他自己说了算,代替牛二老爷,
孙二猴不会给任何人面子,他的手艺就是最大的靠山,“你怎知我没有干活,不会非得守着你干才算干活吧。搜索: 拉小书网 laxsw.com 本文免费阅读”
“昨晚我就下好料了,今天我盘算着时间才来的,你们都懂,那你们来看看这炉料。”
大炉本身可以化料做料器,还能给圆炉和珠子炉提供原料。
但大炉温度高,有些原材料还得分三次放。
所有颜色的琉璃原料加入坩埚,融化后都是赤白色,到底融化的程度是否合适,这就是需要技术掌握了。
孙二猴虽然不是掌炉大匠,其实他早就己经做到大匠的水平了,只不过在整个孝水镇几十个琉璃大炉,大匠之中他是最年轻的。
众人围到大炉旁,看着坩锅内的材料。
此时,坩锅内的材料己经完全融化,呈现出一种明亮的赤白色,但是否达到了合适的融化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判断。
孙二猴仔细观察着坩锅内的材料,他凭借多年的经验,心中己经有了答案。
他对众人说:“你们来看看,这炉料咋样了?”
说完他昂首挺胸,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
确实,琉璃产品之所以最能赚钱,除了繁琐的工艺,就是时代不传之秘。
一件成品完成,最少得有五步,化料,挑料,吹制,塑型,退火。
光这第一步化料就有好多学问,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
但是现场有一人就懂得这一切,他甚至知道的比孙二猴还多。
这人就是陈龙,在远远的历史信息中,不光如何判断化料,还有许多配制秘方,他都知道,琉璃最名贵的鸡油黄和鸡肝石的原材料调制方法,陈龙就知道。
只见陈龙上前一步,拿起大炉旁边的探料棒,伸入大炉内坩埚十公分左右,手中一转粘上原料取出看了看。
陈龙说道:“这炉料融化的可以了,再加热,原料稀了就太欢了。”
孙二猴听到一惊,不说这人如何判断,说的这话就是专业人士。
他靠上前去,轻声问陈龙,“这位朋友,你咋看出这炉料成了的。”
呵呵,陈龙笑道:“你没见探棒上面有五个气泡吗?要是多了就是料没熟,少了就是烧过了。”
孙二猴无语,人家说的既正确又详细,和他老子传给他一个样。
当然这融料的判断方法,孝水镇大炉的炉匠师傅都是这样的,不算什么秘密,只不过外人不会知道。
孙二猴不甘心,或许这方法是他从别人那里偷学到的,还需再考他一下。
孙二猴道:“虽然你说对了,但也是道听途说罢了,这化料最关键的就是配方,尤其是色泽的搭配,你能知道几种?”
陈龙内心一乐,看来这炉匠师傅还不死心,想在炉料配方上考一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