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抵达山里时,雪又大了起来。
大雪下冬山如睡,自半山腰远望去,白茫间掺了不少其他色彩,接待她进山的任老师说,那边原本是一片树林,非常茂密,夏天的时候看着是一条齐平的绿色线。
“村里地形不好,还没通上暖气,不过学校里还好一点,有取暖的,就是睡觉的时候难熬了,得在炕上睡。”
秦音来之前有问过,几乎将她的厚衣服都带来了。
来这里之前,她不知道原来冬天会这么的难熬,冷风刮着雪往人脸上吹,纵使穿着很厚了,但这风跟会钻孔一样,还是有种入骨的冷。
冷是冷,可闻着寒冷的空气,她的心却很平静。
“你这几天就睡这边吧。”风又刮起来了,任老师打开一条狭小的门缝,让秦音赶紧进门,木门要关时被门外的风雪阻着,要废上老大的劲才能栓上门闩。
关紧了门,任老师找到不穿的旧衣服去堵门缝,免得冷风灌进来。
她指着其中一个空的房间, “你的房间在这,我睡在左边的那房,有事直接喊我就成。今天的雪太大了,要等明天雪停才能去学校了。”
秦音点点头,又问: “孩子们元旦不放假”
任老师摇了摇头,去到秦音房间,一边给她示范怎么给竈炕烧上火,一边解释道。
“对他们来说,放没放假其实区别不大,这天气太冷,在学校待着反而舒服。每到元旦我们都会组织活动,他们反而很喜欢,因为这样热闹,有过节的感觉。”
秦音目不转睛地看着任老师的动作,她从小在江南长大,冬天过冬全靠意志和穿厚衣服,后来到京市,这边基本都是通上了暖气的高楼,更是从未见过炕。
“这还得等烧了会才会热,先把褥子这些铺起来吧,要多铺几层隔热,要不然你睡觉保管得被热醒。”
任老师说着,拿出了为她提前准备的褥子,秦音不好让她帮自己干活,主动接过来自己铺好。
火温在规整砌好的砖石上蔓延,又穿过一层层棉褥,温度渐渐热了起来。
外头的天已经黑了,明早要早起去学校,任老师交代了秦音一些事情,就回到自己房间的炕上备课去了。
任老师全名任夏,是教语文的,六年前她大学毕业,报了三支一扶计划,本来满两年就能转岗,但她舍不得孤单的小孩们,同事们陆续离开,她却一直留到了现在。
这两年来,学校逐步被重视,她就顺势打了报告,希望能请一位美术老师来,一周教孩子们一次美术课。
报名的人不多,秦音顺利被选上。
这天晚上,秦音睡在温暖的炕上,耳边是大风拂过的响,这里的夜晚是吵闹的,不像在玉庭府,那里只要关上了窗,就安静到听不见任何室外的声音。
她听着呜呜的风声响,纵使疲惫了一天也睡不着,眼是酸而胀的,整个人都提不起精神。
不知道陆观止看到她留下来的字条没有。
她走的时候,把纸转到了没写字的那面,然后才塞进了花束与包装纸之间。
如果不细看,可能只会觉得那是包装纸的点缀。
如果他没有看到的话……秦音睁开了眼,去看低矮的天花板。
如果他没有看到,等元旦假过了,她再亲口和他说吧。
她想着,又是翻了个身,望向了缝隙堵着布料的窗户,窗户应当没怎么擦拭过,蒙了一层牢固的灰。
秦音闭上了眼,抱紧一些被子,在风声中入眠。
隔壁屋传来动静时,秦音就醒了。
除了陆观止出差的时候,她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试过自己睡了,加上有些认床,她昨晚很迟才睡下去,也睡得不好。
可醒来时,她依旧是精神的。
穿上厚实的大衣,她下了依旧温暖的炕,烧水进行晨间洗漱,窗外的雪停了,天亮了一半。
戴好手套,再戴一顶帽子,秦音跟着任夏走在前往学校的路上。
“我们这儿还有教数学和英语的老师,小学的主科也就这三门,像是体育课这些我们就自己教。”
“只是我们几位老师里,就没有画画顺眼点的,那孩子们也有艺术需求啊,所以就只能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来教。”
她们踩在雪上,身后的雪拖延出了一道长长的脚印,太阳出来了,风刮过树上的细雪,滚入阳光的光束当中,是又下了场金色的雪。
对於秦音到来的,学校里的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秦音还认识了其他几位在这边工作的老师,这天下来尤为充实,和过去划出来一条长长的分割线。
一直忙到了五点多回到住处,她才记起来,今天还没有看手机上的消息。
秦音不大敢看手机的消息。
这边的网络信号一般,有时只有一小格,加载需要等上挺长的一段时间。
她点开微信,在耐心等了一会后,终於刷出来陆观止发来的消息。
他说他今天要出差去国外,可能需要去三天。
秦音读着他的这条消息,心里有一种很难以言喻的感觉,最终只能给他回覆一句好的,我知道了。
回完了其他人的消息,秦音将手机放到一旁,去看窗户外暗蒙蒙,原来已经彻底天黑了。
再是一天,她已经基本熟悉了学校里的每个孩子,他们上课时表现出来的性格各异,秦音将他们的名字记得很清楚。
这天上课前的课间时间,她走到了温暖的教室门口前,忽然定住了脚步。
班上有个一直都很文静的小姑娘,她正趴在宽大的窗檐上,手里拿着油画棒和薄薄的本子,很认真地画画。
秦音走到了她旁边,问她这是在画什么。
小姑娘说,她在画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