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大明:朕景泰帝,请皇兄赴死 > 第102章 洒池肉林,国子监!

第102章 洒池肉林,国子监!

南京国子监。

谁能想到,陛下刚到南京城。

首先就会来到这里?

不但南京文武没想到,国子监的士子们更是没想到。

如今,在国子监里的监生,并没有多少人。

名册上,虽有近八万之巨,但大都是挂个名字而已。

平时,根本不会来国子监读书。

当朱祁钰带领文武群臣刚进入国子监,就见到一群醉醺醺的士子,在亭子里饮酒畅饮。

这一幕不但吓的南京文武官员,神色苍白。

京师的官员们,也是惊诧莫名:南京的国子监的士子,这么豪放吗?

在堂堂国子监,就能开怀畅饮,醉酒当歌?

南京吏部尚书张韬,国子监祭酒,博士等大臣,吓的噗通跪倒在地。

“先押下去。”

朱祁钰挥了挥手。

随后,那些醉酒的士子们,便鬼哭狼嚎地被锦衣卫给带走了。

“呵呵,先不要跪着。走,随朕继续参观。”

“让朕看看咱这大明最高的学府。”

朱祁钰继续往前走。

一路所见,见这国子监各种建筑,修葺的是奢华无比,雕梁画栋,假山泉水,园林池塘,应有尽有。

这哪里是一座学府,这是一个江南园林游览的圣地。

一路上,国子监的学生并没多少。

到了国子监的藏书楼后,才发现有数十个士子正在潜心的读书,或者探讨学业。

也就是说,整个国子监,一路所见。

也唯有这书楼,能让众人看得出,这是国子监。

“幸亏这南京国子监还有最后一片净地。”

“否则,朕会把你们统统下入诏狱。”

他这番,吓的南京的文武官员,再次冷汗直流磕头求饶。

国子监,议事厅。

朱祁钰看着南京吏部尚书张韬。

“你让朕从这国子监选拔人才,充任南京各部官职?”

这下,这个南京吏部天官不敢再说话了。

“太宗迁都北京,之所以还保留南京六部三司等衙门,其实是因为太祖孝陵,还在于此。”

“这里是我大明龙兴之地。”

“这才没有裁撤掉。若尔等都是这个样子,那朕不得不违背祖制,势必要裁汰南京各个衙门了!”

他这番话一出,两京的官员俱都跪倒在地,磕头哀求不断。

甚至,连北京的那些官员,也开始哀求起来。

南京六部、三司等衙门,虽无实际大用,但却是发配、养老之地。

这里山清水秀,山高皇帝远。

在这里,既能继续尊享一切官职荣耀,又能远离朝堂是非,在此浑水摸鱼。

若真的撤了,对文武百官们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那样的话,陛下再发配官员,可能就会发配至岭南,西北边陲之地了。

所以,无论两京的官员,再如何不对付。

在这个问题上,利益却是一致的。

在南京或安享晚年,或隐忍蛰伏一段时间,都是不错的。

总比发配到瘴气横行,万里之遥的岭南好。

“王卫,那些贫穷监生说,是你据理力争,保留了一些贫困监生的名额?”

“回禀陛下,不只是臣一个人的功劳。”

国子监博士王卫,站将出来如实禀报道。

原来,南京国子监这些年,监生的数量一直都在膨胀。

这也不全是国子监的锅。

要知道南京六部,三司,都是闲散官职。

除了俸禄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

皇帝不疼,姥姥不爱的,扔在这里。

他们要享受这江南的繁华,富贵。

怎么办?

唯有卖国子监监生的名额这一途径。

其实,自从仁宗当政时期,就开始了。

宣宗连年北征,国库空虚,所以对于南京这些官员的操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当他的便宜哥哥,大明战神朱祁镇做了皇帝之后。

因为南京镇守太监,极为的压榨,贪婪。

南京的文武没办法,只能进一步贩卖国子监的名额。

这才没几年,国子监的监生名额,就达到了近八万之巨。

可以想象,能够花钱买监生的名额的人,非富即贵。

要么是官员们的后代,要么豪绅世家子弟。

他们通过科举很难出头,便想到了这个门路。

只要进入国子监三年之后,那么便能在吏部备案,等待遴选。

身份等同举人。

既可以和举人们一起参加北京的会试,也能直接做官。

要知道这些人都是非富即贵,最不缺的就是人脉,财富。

如此一来,官职很容易就能得到?

整个国子监现存的,都有八万余人,可以想象南京的官员,到底贩卖了多少名额吧。

难怪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

难怪有时连北京的一些碌碌无为的官员,想调入南京来。

原来,这里的国子监就是一个聚宝盆。

可以为他们的富贵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

“张韬,朕终于知道你为何,一再上奏折,想让国子监的监生,充任缺额的官职了。”

“是不是这些官职,又可以卖上一大笔啊?”

在朱祁钰的威严逼问下,那南京的吏部天官怎敢说谎。

啪的一声磕头,请罪不已。

事实正如朱祁钰所料,这百十名的缺额,只要补上之后。

就能为南京文武官员们,再添一二百万的财富收入。

这就是他们不遗余力,不断上奏,请求补缺的原因。

一般而言,历代皇帝都会尊重这些南京官员的意见。

允许他们自行安排。

只是这次,他们实在是倒霉至极。

........

这位新君实在不好糊弄。

他竟一下子捅破了南京文武官员的遮羞布,让他们这就这样赤裸裸地袒露在天下人的面前。

“呵呵,这南京的国子监不要也罢。”

“科举本就是为国选拔英才的国本措施。”

“谁曾想竟被你们钻了漏洞。你们很多人也是科举出身,你们感觉你们这样做,对得起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吗?”

“那些富贵纨绔,花钱就能拿到等同举人的举生身份,你们不感觉这对天下读书人,是一种不公吗?”

朱祁钰怒不可遏。

“朕知道,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你们的前任、前前任,就这样开始做了。”

“但朕依旧不能放过你们。”

听到最后这句话,南京不少文武,差点吓的昏厥过去。

难道皇上,要学太祖一样,大杀四方?

“此事就交给京师来的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官员,联合审查吧。”

不少文武见皇上没有动用锦衣卫,也不由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一天里,南京城,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被查处酒囊饭袋官员,达到三百余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