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我的读后感合集 > 第46章 读《傅雷家书》有感

第46章 读《傅雷家书》有感

不知道是不是有资格,不知到能不能写的有感情,亦不知道停笔许久又拾起手中的纸笔,来写出这样的文字,而不由想起了傅雷,离他们夫妇去世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可他们留下的家书却历久弥新。家书历来传递人间亲情,其意义之远大,信息之重要非当今的我们所能体会,不然就不会有古代的飞鸽传书,亦不会有余秋雨笔下那样的信客而存在。可以说家书传载的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封信,而是心中最深的一份情思,或好事或丧事,全靠它来传递。

傅雷傅聪父子二人是我国高级知识分子,所以家信中除去日常生活,礼仪,行为规范,说话方式上的一些细小的事情之外,还有各种充满深意充满智慧的对人生的探讨,知识的切磋,心灵深处的交流,工作上的得与失,内心苦闷的解说与排遣。有好多的甚至都是对我们的教育,傅雷是中国父母言传身教的典范,事无巨细。在国外,对宗教应该避而不谈,去西方国家做客,对大衣和围巾应同时取下挂好,就是不脱大衣围巾也要取下来。做人说话上不可用给人师长的语气,太过肯定的话语,书中就写到傅聪对待别人的好意时,如恩德和母亲就对傅聪说话太直而进行了委婉的劝告。

在傅聪事业上音乐之路不顺心时,出现烦恼时,作为父亲的傅雷的那种深切的忧思及耐心劝解和引导更是深深打动了我,还有就是写到父子二人在1953年因贝多芬乐典上发生的争论后,傅聪离家出走,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父亲的愧疚以及对儿子才能估计的过低,可同样正是因为有了父亲在身边随时随地的引导,所以傅聪才得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件中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作父亲的得出一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你的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时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书中的好多内容均可以作为我们以后生活中的指南,如:

学问第一,艺术第二,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得不到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的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第四做钢琴家。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大家有个交代!

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能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还有数不完的,列不尽的……

有些东西,看过会忘记,忘得不留一丝痕迹。而同样得以永久留存的,让人每看完一遍,便会有新的心得,心得的体会。而这类书籍是越来越少了,是啊当代的语言大师都远去了,好的东西已经增加的越来越慢了,而就是留下来的被人们所关注的也逐渐在降低。所以当我们找到一本合适的好的书时,一定要多读几遍,加深理解。

傅雷作为一个学者兼翻译家,正如世人所了解的,他兼通音律,绘画,对中国古代诗歌,美术作品,建筑等方面均有研究,艺术修养之高,对我们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他对儿子如亲友般循循善诱的教导,对音乐上的指点在小事上的关怀,当儿子被担保人将演出费用所骗不由生气而怒,他不是因为喜爱金钱,而是因为劳动成果没有回报而气。

当心中有苦闷时,艺术家要多接近大自然,或许一时想不明白的纠结点在自然中便可以一次想通。在时间安排上,因为一天中12小时练琴,就是因为前期练的太少,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快要表演前手忙脚乱,且对傅聪原先弹琴时身体多摇摆提出了好几次,说,惟有肉体静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对李白,杜甫,辛弃疾,苏轼等人诗词的感受都让人受益,出国在外,读读他们的诗作,不仅可以缓解思国思乡之情,且能够增强对艺术的了解,对钢琴演奏时增强其表现力都非常有好处。

而贯穿全书的是国家荣誉,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