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的关注非集中注意力
我们来看这么一个问题,真正的觉醒是全然的关注,而非集中注意力。真正感知到什么是全然关注,也是真正的觉醒上轨的关键。那能否再分享一下哈,这两种状态有什么差别呢?
好的,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从小在教育中,在课堂里面都去训练,要去集中注意力。这反而对我们以后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出现埋下了伏笔。这个所谓的集中注意力,意味着要排除各种干扰,让大脑能够在某一个点上,去专注,这样一个状态充满了排斥,大家此刻需要亲自去观察。
这种排斥也变成我们一个思维的习惯。你看当下这个世界,几乎每个人总是为自己着想,不管其他人,这本身也是一种排斥的表现。也跟这样一种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有直接的关系。
这个全然的关注跟这个正好是相反,意味着大脑在关注某一个事物的时候,不排斥周围任何的事物。意味着是一种无所不包、完整的状态、包容的状态,没有任何的排斥。在这种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下,排斥意味着控制,这会让大脑内心有各种的冲突。
就是说当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在这背后有一个控制者去维持这样一种排斥状态,想要调控自己的注意力在某个点上。
全然关注的状态当中,没有任何的控制,也没有任何自我的活动,也就没有任何能量的浪费。否则一旦有控制,内心冲突满满各种内耗都来了。所以看似集中注意力很直观,但它的效率非常低,因为里面有大量的能量用于控制,产生各种冲突和问题。
而全然的关注呢,能量没有浪费于这些冲突控制中,反而可以真正的用来行动、做事情。当然这个还需要每一个人亲自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会给你带来一个深刻的感知,来清空之前内心那些已有的结论。
关于这个全然的关注,之前也谈过这个问题。对于这种状态,我们尝试用不同的语言去指向它,但最终需要每个人亲自去体会和感知。所以在这里大家就不必再纠结于文字,一定得放下语言,超越语言。包括最近在谈全然关注的时候,最后用到了这么几个词。全然的关注意味着放松、完整、安静,一个全然关注的内心是完全放松的心,完整的、没有被想法和自我所分裂的心,是一颗安静的心。这是真正的觉醒的关键所在。
脑海里的声音何去何从
我们来看提问者的这个问题:比如遇到一件事情会安静下来觉察想法和情绪,意识到有一个声音要这么做,而同时意识到另一个声音要那么做,当他们在一起会困惑和迷茫,哪一个是该选择的呢?姜菲是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并且有何建议?
当内心里面出现多个声音的时候,这意味着内心在算计,在衡量,在比较。似乎这样一群想法,他围绕着一个中心在运转,否则比较衡量就不可能发生。那这样一个中心的存在,我倒是很好奇,是怎样一个状态让这样一个中心存在。
这个中心是什么?如果不是自我的话。当人活在自我当中,有时候是完全为自己考虑,有时候是基于自己的投射为别人考虑,还是为自己考虑。在这种情况下,那这种声音就会出现。问题不是去做哪个选择,而是能否即刻走出自我,放下自我,再回头看看,还有没有困惑,还有没有这些声音。
我们的问题来自于声音的唤起出现,而不是从哪个声音中做选择,困惑也是如此。困惑来源于无序想法的运转,不是在想法中做任何的纠缠和协调,而是能否即刻关机。让想法清空,困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我放掉自我,那剩下跟我们相伴的也只是这些内心的本质,非常清晰,也没有困惑,也没有纠结。
如果这位朋友非得让给建议的话,那就是能否彻底的熄灭自我,没有这些困惑,非常清晰的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各种复杂、充满各种算计的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