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早上周欣月刚到抢救室,还没开始交接班,就听到某个角落传来了不知道哪个家属的诉求:“大夫,快来看一下吧!病人心慌大汗!”
一个病人的家属能说出“心慌大汗”这么专业的术语,听起来似乎是长期和医院打交道的家属。周欣月一听到这样的字眼,连带她自己都有了心慌的感觉。她连忙跑过去看了下这个病人。
原来是今年82岁的老陶。周欣月记得他的情况,老陶既往患有糖尿病30多年。半年前他因为前列腺肿瘤进行了放化疗。这次来急诊,是因为左腰部疼痛难忍,实在是疼得扛不住了才来医院。老陶育有三个子女,都定居在美国,剩下老两口在国内相濡以沫。老陶刚来急诊都是邻居家的儿子送过来的。现在陪着他在这治疗的是同样82岁的老陶的爱人老金,但刚才说出“心慌大汗”的并不是老金,而是邻床的陪护。陪护是院方或者第三方机构的员工,被病人或者家属雇佣,负责照顾病人的护工,都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
刚到急诊的时候,医生问老陶为什么拖这么久才来?
老陶回答:“我已经在家扛这么久了,扛扛就过去了。其实我也不想来,实在太麻烦大夫了。”
在完善了检查后,明确了这次左腰痛的原因是肾周感染,估计得治疗一阵了。他现在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等到泌尿外科有床位后就会收入院继续治疗。
根据病人多年糖尿病的病史,周欣月首先想到的是老陶低血糖了。
“测血糖,同时把心电图也复查一下。”
冷不丁,方舟的声音传来。周欣月回头看到方舟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自己身后。
周欣月来到护士站开医嘱。护士唐兰香已经开始给老陶测血糖、做心电图。新来的护士唐兰香,人如其名,是一位水灵灵的小姑娘。本科毕业后就应聘来清北医院上班。经过急诊科几个月的历练,手下的活儿已经干得很熟练。
老陶的血糖并不低,周欣月觉得很诧异。再看心电图,是个房颤。还没等周欣月反应过来,方舟已经给心内科打了电话,让心内科的住院总医师来急会诊。
周欣月还在护士站查看老陶的病历,她想找找为什么刚才遗漏了低血糖之外的别的可能性。
“你怎么也大汗了?”方舟见周欣月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周欣月还没来得及回答,突然大喊了一声“哎呦~”,坐在了地上。
“小周,你怎么了?!”方舟连忙将她从地上扶起,让她坐在护士站旁边的椅子上。方舟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之前袁姗姗也在查房的时候晕倒过,便问道:“你没吃早饭吗?”
周欣月点了点头。
“现在你们年轻人流行不吃早饭吗?”
方舟从治疗室取了一支10ml的浓葡萄糖,用砂轮划开,让周欣月喝下。
周欣月一口气喝完,吐了吐舌头:“真难喝。”喝完葡萄糖又喝了点开水,这会儿周欣月已经缓过来了。方舟安排给周欣月的第一个任务是去食堂吃早饭。
“急诊科工作强度大,不吃早饭就不用来上班了。”方舟说道。
经过一晚上的输血和补液,朱肖毅脸色明显红润了,看来这血没有白输。原本丁泉献了血,朱肖毅叮嘱他回家休息,但丁泉坚持留下来照顾。
这一晚,朱肖毅在丁泉的陪同下,一直在办公室住着,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如父子。两人一晚上,真是道不尽的温馨话语。直到液体都打完了,朱肖毅沉沉入睡,丁泉才蜷缩在办公室靠墙的沙发上度过了一夜。
方舟上班的时候看到丁泉从主任办公室出来。丁泉整了整衣服,来到护士站,让老护士李菁给主任把液体吊上。丁泉是朱肖毅钦定的主治医师,负责给自己治疗。
方舟心中万分感慨,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方舟的父亲是江城市一名值得尊重的工程师。江城及其周边地区同领域工作过的人都听过方师傅的大名,搞不定的机器都会请方师傅出手搞定。然而,直到退休,老方也没有拿到工程师的认定证书。
但是,究其为什么没拿到证书,那是因为当时都是推荐制。方师傅技术水平一流,却从来没有被推荐过。而被推荐的同事虽然拿到了工程师的证书,但是连基本的故障都排除不了。
即使退休了,方师傅还经常提起这个事,叮嘱方舟:“你一定要掌握一门技术,只要技术过硬,就不会吃亏。你出生的年代和我们不一样,现在再不是推荐制了,而是公开、透明的制度,都是公正的,只要技术好就能评上职称。”
方舟上学的时候秉承这样的观念,一心扑在专业上,甚至刚上班的时候,也都认同父亲的话。但是,渐渐的,方舟觉得很多事情并不是父亲说的那样。
比如,朱肖毅曾经说过,谁申请到课题需要做实验,都可以提出来,他都会批准脱离临床工作。方舟之前有个课题,一直没有时间做实验。还有半年就要结题了,方舟想脱产三个月,便当面找朱肖毅提了一下,回复只有三个字“不-可-能”。
关于朱肖毅的态度,方舟只能用个人情感来解释。只要是朱肖毅喜欢的人,就会对他特别优待,比如丁泉。谁让方舟就是不讨喜呢?再说了,方舟是O型血,即使想给主任献血也献不成啊。
没一会儿,周欣月就从食堂回来了。她在护士站东嗅嗅、西嗅嗅:“奇怪,怎么一股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