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寿衣店旁的象牙塔 > 第22章 突如其来的抢救

第22章 突如其来的抢救

方舟刚入职的时候也踩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坑,也和病人吵过一两次架。后来方舟练就了一副本领,你骂我不骂,我甚至都懒得生气。

有次,实在是遇上一个不讲理的病人,对着还在给门诊病人看病的方舟骂了足足半个小时,最后连护士都看不下去了。护士亲自上阵,和这个找事的病人吵了起来。方舟为了给护士解围,才说了句“那你另请高明吧”。病人听到这话,更是揪住不放,一路告到医务科,再由医务科告到主任成茂田那。主任先是责怪方舟,不应该和病人对骂,等到问过当天的搭班护士后,才知道是病人先开始骂的,而方舟一直没还口,直到病人开始骂护士,方舟才没忍住。

方舟工作这么多年,别的本事不知道长进了没有,忍耐的本领高超了许多。但这天发生的事情却是方舟做梦都没想到的。

接班后,方舟接诊了一个发热半个月的病人。病人名叫崔彦丽,是个60来岁的老年女性。十几年前崔彦丽便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此次半月前出现发热。在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一周后体温正常,才出院1天病人便觉得全身疲乏,食欲差,于是来急诊就诊。

崔彦丽患病这么多年,拿出来的病历资料足足有二十公分厚。在去人民医院住院之前,崔彦丽一直在都城医院治疗。都城医院也是个三甲医院,在清北的口碑也是一流的。病人是个看起来白白胖胖的老太太,而他的老公霍纾,却是一个身材矮小,又很瘦的老头。霍纾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时没少在地里干活,颜面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黑黢黢的。

方舟刚上班,崔彦丽的胸部CT结果就出来了,左右两个肺叶全是大大小小的像米粒一样的结节。片子很典型,但近几年见到的比较少了。

“这就叫粟粒样结核。”方舟让袁姗姗好好看看片子,以后见到了不要不认识。结核至今在全球仍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但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大多数结核都可以治疗得很好。像崔彦丽这种情况,是结核菌出现在了血液里,并且随着血液发生了全身的播散。

方舟叫来了霍纾:“病人最近没有发烧吗?”

霍纾似乎在回想之前病人的情况,点了点头:“是的,这几天都没有再发烧了。”

“在人民医院都用了什么药?”方舟又问道。

“就用了抗生素。”霍纾答道。

粟粒样结核不但会发烧,而且大多数是39℃以上的高热。方舟觉得病人连着几天体温正常和片子不符合。还有一种情况可以不烧,就是病人的免疫力实在太低了,反而会出现体温正常的假象。病人合并糖尿病多年,确实可能出现免疫力极其低下的可能,如果真是这样,发展到目前这个情况,病情就已经很危重了。况且,粟粒样结核本来就是结核感染中最重一种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方舟把这些可能的情况和霍纾又交谈了一次。一开始,霍纾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还咧着嘴憨憨地笑了笑,似乎觉得方舟在开玩笑。在告知病情的时候,方舟一直是很严肃的态度,看到霍纾的表情,方舟内心很疑惑。大概是“久病床前无孝子”,病人常年住院,家属都已经麻木了。虽然所有入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一来就会告知病危,但这个病人又有了新情况,于是方舟再次给霍纾告病危,并让旁听的袁姗姗再打一份病危通知书,让霍纾再次签字。方舟自己联系呼吸科会诊,帮助明确诊断,给予治疗。

大约过了不到半小时,呼吸科的住院总医师还没有来。护士翁玲玲就给方舟说:“崔彦丽中午吃饭的时候人还清醒着,现在有点犯迷糊。”方舟远远地看了一眼,崔彦丽正安静地躺那,她老公霍纾正在和她交谈,似乎没什么大碍。监护仪上的数字显示生命体征平稳,血压134/92,心率100,呼吸23,氧饱和度93。监护仪上心率偏快,其他指标还可以。考虑到这个病人的情况比较特殊,方舟道:“我去看下病人。”

方舟走到跟前,先和崔彦丽打招呼:“你好。”崔彦丽咧嘴笑了笑。

“我现在问你几个问题,能回答的就回答,不能回答就说不知道。”方舟继续说道。

崔彦丽点了点头。

“现在是早上还是下午?”方舟问道。

崔彦丽笑了:“这是什么问题?下午啊。”

“这是在医院还是家里?”方舟又问。

“医院。”

“我是谁?”

“方医生。”

“他是谁?”方舟又指了指霍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