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空军教育亊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教学大纲、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等都已经不适应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需要了,于是空军组织当时的机务学校教员编写新的教学大纲。
经过研究,航校决定专门设立电子技术基础学科,由金文负责编写教材。原有的电工学科由陈少鹿编写,其他专业设备由设备组调整编写。
金文和仪表编审教员费书田为此还专门去当时的陕西武工轰六部队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建议要求。金文较有把握地完成了大纲,还写了大纲说明和教材体系的超越前沿创新要求。
根据大纲,金文请陈少鹿把电工学中电子管原理和低频放大器相关章节移入电子技术基础,满足当前部队实际设备需要,内容占百分之十;其他晶体管模拟电路共六章,适用于现代设备及其发展;第二章是数字电路,为将来计算机打基础。终于在1979年5月,出版了供特设、照相、练习器使用的397页57万版面字的教科书。
经过几期的实践,军械电工组由于也开设了电子课,决定合并过來,成立由老电工副主任季复光为主任的电子教研室。金文为电子一组组长,军械乐秀琪为电子二组组长。又从海军工程大学调來崔京学讲师,从无线电调來北航毕业的雷达教员宋熙茂,和金文同学时当班长的章祥初,哈工大毕业的邱庆双,学校的电子学科前所未有的发展起来。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的迅猛发展,经过这三年多教学实践,原有大纲教材已不能滿足要求。于是成立七人电子技术编写组,讨论后决定由原来57万版面字十章的教材,扩大为130万字十六章。为适应大纲变动要求,保持教材相对稳定,适当加上一些新大纲尚未列入的内容。既力求反映现代电子新水平,又照顾军队现有电子装备水平。
这十六章中,由金文独编七章,其他乐秀琪、宋熙茂各编二章;崔京学编三章;李福邱、庆双各编一章;金文任主编、陈少鹿为主审。列为学校重点教材,由校何春茂审核。要求一年内出版六千套一万八千册。这一艰巨任务,对金文而言真是压力巨大呀!
金文从早到晚把自己关在教学器材室编写教材。一天,忘了下班,晚上六时半才准备回家吃饭,但突然站不起来,因腰间盘突出而走半小时才到家,住院期间正好把别人编的拿来顺便修改。在去乡下处理老岳母丧事途中,还带在火车上写,硬是修改三遍定稿按时出版。这就是军人拼命完成任务的锻炼和决心。
学校开始进行改革,由机务学校扩大升级为第二航空技术专科学校,把基础课集中到训练部,成立数学、电工、电子教研室。电子教研室除了电子一组、电子二组外,再成立一个计算机学科组和自动控制学科组。请解放前清华大学生林民怡当计算机组长,请在哈军工学习过的老郭教员当自动控制组长。从地方入伍一批计算机毕业生,如余群、刘述群;自控的陈克雄、李小奇;电子的孟庆辉、董兴文、李旭、和小杨;请來雷达教员芦子芬当组长。任命陈少鹿为主任,朱金文和宋熙荗当副主任。
这里有个小插曲:金文和陈少鹿、吴锦源三人一开始一起当电工教员,陈教员和吴教员是安徽大学六三年毕业的同班同学。当成立四大队基础教研室时,电工组长吴锦源当电工物理组长,电工副组长金文当电子数字组组长。金文把陈少鹿调到自己小组当骨干。
一九七六金文带他去部队改装安一26回来,共同参加空軍教材大纲编审组结束后一天,大队政委宋英环找金文说:“陈少鹿数次要求转业怎么办?”金文说:“提拔他当组长我当教员留住他。”
后来任命陈少鹿当组长,金文当副组长。他俩同时为主任教员。陈少鹿一个多月不愿接替金文位置,金文说“共产党员为革命而不是为当官来工作。”在金文的劝说下,他终于上任了。成立了训练部电子教研室后,陈少鹿当主任、金文当副主任,两人配合很好,连创四年四好教研室。后来这三十个教员中出了一个校长、二个训练部长、五个室主任。直到陈少鹿退休金文转业,他俩成了真正的知心朋友。可以说是刎颈之交吧!
陈教员和吴教员两个人上课风格不同,陈教员技术上比较精钻,吴教员上课生动有趣,两人各有长处,但两人互相不服气,作为党员的金文经常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当老主任季复光退休去南通后,正式提拔陈教员当主任,金文当副职。吴教员后来一路高升,先升任一航校院长,后来又当上济空少将工程部长,他的女儿也成为消防队大队长,退休后他仍然与金文保持着微信联系。
金文做人的原则是:不以官位论人,与世无争为好,以多做贡献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