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决完孙云鹤的外甥,卢象昇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的,但刚好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改朝换代的大事,卢象昇侥幸逃过了一场大劫。
卢象昇说道:"皇上,臣认为要解决陕西的灾荒,首先是要整顿官员队伍,不然朝廷千方百计筹集的赈灾钱粮,全落入那些贪官污吏的私人腰包,饥民该饿死多少还是饿死多少。"
这句话算是说到朱由检心坎上了,"对,贪官污吏格杀勿论!你和孙传庭到了陕西后,会同杨嗣昌、洪承畴,放开手脚干!朕给你们撑腰!"
第三天,孙传庭、卢象昇、文震孟、黄道周、刘宗周、曹于卞、田尔耕、孙云鹤、杨寰、王承恩,以及三万锦衣卫、三千厂卫、两千京军,押着四十万两白银,三十万石粮食,浩浩荡荡往西安出发。
朱由检又写了一封信,由王承恩转交杨嗣昌,命他必须在今年之内完成四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第一是全力赈济灾民,恢复生产。
第二是招安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
第三是将秦王、庆王、肃王、韩王、安王迁入北京。
第四是向外迁移五十万人口。
杨嗣昌在西安忙得焦头烂额,终于等来了朝廷派来的援军,高兴得手舞足蹈,将孙传庭、卢象昇等迎入了陕西巡抚衙门。
此时的洪承畴已经走马上任,作为东道主款待同僚。
上来的饭菜极其简陋,一只烧鸡,一只烤鸭、一条鱼,一锅炖白菜,一锅白米饭。
曹于汴七十二岁。
刘宗周五十岁。
文震孟四十四岁。
黄道周四十三岁。
杨嗣昌刚满四十岁。
田尔耕三十九岁。
王承恩三十八岁。
孙云鹤三十七岁。
杨寰三十六岁。
孙传庭与洪承畴同岁,都是三十四岁。
卢象昇最年轻,只有二十八岁。
论官位,杨嗣昌最高,文震孟次之。但杨嗣昌是个谦谦君子,不肯坐到上位,硬要年龄最长的曹于汴坐到了上位。
酒过三巡,杨嗣昌站起身来,举杯敬了一圈酒,说道:"嗣昌日盼夜盼,总算将诸公盼来了,借洪巡抚的酒,敬各位一杯。"
说完,一饮而尽。
众人也都一饮而尽。
杨嗣昌将皇上的信一字不落读了一遍,说道:"皇上忧心陕西的事,布置了五项任务,诸公须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方能不负皇上殷切嘱托。洪巡抚、孙巡抚、卢巡抚,你们是如何计划的,写一个条陈上来,我们四人商议好以后上报皇上。"
按明朝体制,总督和巡抚各司其职,并没肯明确的从属关系,但杨嗣昌还挂着内阁阁员的头衔,官居正一品,又有总揽陕西军政民生一切事务的授权,明显比官居正三品的洪承畴、孙传庭、卢象昇高出三截。
三人都站起来说:"是!"
文震孟、刘宗周、黄道周、曹于汴是监察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