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良立在原地良久方才回了曦园,阿峥特意来向他汇报了季家的事。
岑良二十岁及冠那年,京都出了桩大案——科举舞弊!
岑良当时还是太子,二十岁及冠自然重要,恰逢三年一次的会试,全大俪的举子都来了京都,这其中有一位叫周时也的,乃是赵洲的解元,此人素有才名,又喜游历经常做得好诗得以流传。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周时也的才学是京都各位大人公认的第一,他的诗甚至单独被陛下夸奖过。
可就这样一位万里挑一的人才在会试里做了弊,在即将考完之时被一位小吏检举了,还从他带入考场的包袱里找到了小抄。
小抄原也只是这举人一人之事,落在主考官季梅舒的身上不过是个失查的罪,但事情不简单之处就在,这小抄上写的赫然是当年考题的应答文章。
这便是漏了题了,这可是大事!
于是当年会试成绩取消,主考官季梅舒被下了大狱,府衙天天都有学生来闹,这折子也是一本本地上,要知道这科举考试里除了乡下来的寒门子弟,还有不少世家公子。
辛辛苦苦学了几年,又不是年年都能考得上。
这一耽误就是三年,一耽误就是三年,谁吃得消。
季梅舒年纪大了身体本就不好,下了狱没扛过几日刑就死了,他也是冤,什么事都不知道却背了个受贿透题的罪名。
临死前岑良去看过他,他把冤屈也好、对家里人的担心也好都咽了回去,只是给他的学生取了个字叫离悲。
刑部从他的住所翻出来了大笔来路不明的钱,定为贿款,定下了季梅舒的罪名。
这案子岑良从及冠那年就一直在追查,直到去年年底方才查到了一丝丝线索。
去年年底新上任的京都府伊施原,举人出身,被晋王母家柳氏家主,刑部尚书柳樾举荐为官,此人文学也确实有些水准,在某次宴席中作得的文章大放异彩。
而这篇文章不论遣词造句还是笔记字迹都和当时阿峥偷出来给岑良看的当年科举舞弊案的证物——那份周时也身上的小抄,一摸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一人所做。
但离奇的事,周时也和这个施原从未有过交集,从原籍到行路轨迹,甚至周时也游历天下也没有去过施原所在的凉洲。
二人也不是同一届考生,差了有整整两届。
但这个施原和周时也同批的一位考生相熟,正是刑部尚书柳樾的儿子,当年成绩恢复后的殿试榜眼柳景。
柳景此人平时学问平常,会试能过,大家都说他是走了大运,科举舞弊牵连了一堆考生,让他捡了个漏,续而因着自己的刑部尚书父亲在陛下面前的了脸成了第二的榜眼。
但岑良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科举舞弊案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柳景设下的。
柳樾买通了一位副考官,得了考题,让施原写了两篇文章,一篇让柳景背了上场,一篇用来陷害平时就和柳景不和的周时也。
然后买通小吏将这文章在最后一天考生神经已经撑到了最后一刻时塞到了周时也的行李里,再进行检举。
而副考官想要逃脱大罪,正好能找了当时与晋王魏知理极其不和的太子少傅季梅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