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可以说是一个绝世奇才,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的有非常大的成就。”
“他的文章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还有与另外几人并称“唐宋八大家”,你们说说是哪几个人?”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
“没错,这就是“唐宋八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这八大家里面,苏轼三父子就占了三个。
苏洵、苏轼、苏辙也被称为‘三苏’,跟曹操、曹植、曹丕被称为‘三曹’一样,都是父子三人。”
有学生涉猎比较广的,还接了一句,“一门三学士!”
“没错!”】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是明代提出,所以被点名的现在就知道了自己与其他人齐名。
几人先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文章与其他人有什么共通之处。
可是信息有限,猜不出来。
只有时代在后面的大概清楚一点,应该是因为古文运动吧。
三国时期,曹操没想到还有意外的惊喜。
“哈哈哈,父子三人共留名!”
虽然流传的是文名,不过不妨碍他高兴。
苏洵也很是高兴,“一门三学士!”教育出了两个成材的儿子,作为父亲,他格外自豪。
【这是苏轼文章的成就。
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他的字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除此之外,他还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这个苏轼这么有才华吗?诗、词、文、书、画都在后世有名。”
这是不认识苏轼的人的想法。
南宋,辛弃疾感觉心凉了一瞬。
“跟东坡居士齐名?看来我终究还是以诗词闻名。”
那他北伐恢复中原的的志向呢?看来终究是壮志未酬。
想到这里,辛弃疾苦笑了一声。
【简介完苏轼的成就以后,学生都感叹着“好厉害啊!”
“所以说苏轼是一个绝世奇才,当然,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有个更出名的。”
秦筝没有卖关子,接着说,“他还是个美食家。”
立刻有学生反应过来,“东坡肉!”
“没错,在苏轼以前的时候,猪肉对于贵族来说是贱肉,一般来说有钱人家都不会吃猪肉的,但是苏轼被贬之后,慢慢的研究出了好吃的做法,因为他叫苏东坡,所以叫“东坡肉”。”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是苏轼在被贬的时候写的。
有个小机灵鬼说,“原来苏轼也是一个吃货啊!”】
“看来兄长被贬了也能自得其乐啊,父亲,你就不用担心了。”
苏辙对苏洵说。
苏洵也笑了,“他倒是想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