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筝在教室里走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完全文,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就讲课。
“我们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来看看看。首先是文章开头,作者跟着袁老先生在田里工作。这个时间是春节过后的第二天,袁老却依然在照看水稻。这就是文章中写的第一个事件。”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袁隆平在长沙马坡岭田间工作。”
秦筝点击一下白板,PPT上的表格出现了答案。
“这是第一个事件,接下来的事件就需要你们来找了。”】
PPT上的配图是袁老在稻田里,摸着饱满的谷穗。
农人看着金黄饱满的谷穗,已经能想象到收获的时候能堆满仓的情景了。
不识字的农人不清楚天幕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懂得粮食长成什么样才叫好。
这就是神仙的粮食吗?
不少农人跪了下来。
“请求仙人赏赐我等一点良种吧!”
【那这个事件体现了袁老的什么精神呢?
“热爱!”
“对!这个事件表现出的是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秦筝点了一下白板,PPT上的空格处就跳出了答案。
“我们来看下一个事件,也就是1961年这个时间的事件。”】
随着每一个事件的总结,天幕右边显示的文章就会用红色的字体显示出来,并且在时间等重要内容下面画横线,仿佛有人也在上面作着笔记。
每个事件按照顺序排列以后,杂交水稻诞生的时间线就很清晰明了。
虽然依然有不认识的名词,但是从字面意思也能理解一些。
秦,农家侠魁,目不转睛的看着,手上的记录也没停,
汉朝赵过也是同样,他在书上看过动物杂交的实例,没想到稻子也能杂交吗?而且比一般种子还要好?他不禁思量起来这法子的可行性。
【秦筝却先说起了其他的。
“同学们知道我国五六十年代有一场持续三年的饥荒吗?”
“知道!”
“那时候我们国家刚成立十年,却突然遭遇到这么大的灾难,因为饥饿,还有吃了树皮却无法消化而死去的人不计其数。
作为农业工作者的袁老心中悲痛,于是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后来的结果显示,他成功了,他解决了数千年来的饥饿问题。”】
“真好啊!”无数忍受饥饿的想着。
“可是我们怎么就遇不到这样的人呢?”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一生的研究。
“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
“1964年7月5日,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同学们可以在文章里找出这几个时间点,这就是文章主要描述的事件。”
秦筝在接着说道:“然而科学的研究总不是一帆风顺的,袁老除了遇到科学研究的问题,还遭到了外界的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