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大的汗珠从马文才的脸上划过,马文才却十分不甘心:“我不认输。”
“我知道,你最拿手的是射箭。我一定让你输得心服口服。”
少年倔强的说道:“好。”
等到射箭场上,少年英姿飒爽,目光只有箭靶子,拉弓射箭一气呵成,正中靶心,少年扬起自信的笑容走到了一旁。
谢道韫上场射了一箭,方才马文才射的那只箭从剑尾直直分裂开来,俨然和马文才射到了同一个地方。
少年怔怔的看着箭靶上留下的那只箭,然后又看向谢道韫说道:“我认输。”
谢漓不由笑出了声,心里想着马文才竟然也有认输的时候。
这笑声无疑引来了马文才的侧目,马文才的眼神却好像在说,你行你上啊,然后谢漓就被谢道韫点了名字:“谢漓,你来。”
谢漓的笑容突然僵住,有些上课开小差被抓住的窘迫,谢漓收起刚刚的笑容,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抽出了三支箭,拉弓,放箭,原来在箭靶上的那只箭从尾端裂成了四份,三支箭齐齐射中靶心,谢漓朝马文才扬起了下巴,好似在说,看吧,我就是比你厉害,马文才的脸黑了。
谢道韫很欣慰的说道:“不错。”
————
“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吕氏春秋应同篇里这段话,讲的是,为臣为子者,不能一味地贪图富贵,一味的阿谀奉承,颠倒黑白。”
谢道韫刚说完,陈夫子就十分捧场的拍手道:“太好了。”众学子一脸懵的看着陈夫子。
陈夫子却道:“看什么看?我是来监督你们有没有用心听谢先生讲课。”
谢漓看着陈夫子,又看看谢道韫,陈夫子平时可不是这么“清闲”的一个人。
谢道韫无奈的说道:“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大家回去歇着吧。”
众学子起身说道:“恭送先生。”
“明天讲兵法布阵,还有武演骑射,你们回去好好准备。”
“是。”
————
谢漓陪着荀巨伯去看望王兰姑娘,远远就看着梁山伯扶着王兰姑娘在练习走路,荀巨伯快步跟了上去。
谢漓觉得那是三个人的修罗场,放慢了脚步,没有上前,却在一旁台阶一侧看到了祝英台,而他的目光所及之处,是梁山伯和王兰姑娘。
祝英台的表情有些耐人寻味,谢漓好奇的是他鬼鬼祟祟的躲在台阶后面干什么?
而后谢漓又看了看梁山伯扶着王兰姑娘的背影,心里想着祝英台不会也喜欢王兰姑娘吧。
等收回目光再看向祝英台时,祝英台从台阶后面出来的时候,脚下一滑眼看着就要摔倒,却被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马文才扶住了。
祝英台惊讶的看着马文才说道:“是你。”
马文才却有些阴阳怪气:“不是我,还会是别人扶你吗?你的山伯早就扶别人去了。”
祝英台心里不是滋味,说道:“就算摔死,也用不着你来扶。比山伯,你也配。”
马文才脸色微变,指着前面的两人说道:“我当然不配,呐,他们才配。”
祝英台看了一眼,低下了头,陷入了沉思,马文才继续说道:“梁山伯对你这个拜把兄弟,还真是多情多义啊,只是……”
祝英台追问道:“只是什么?”
马文才挑拨离间道:“见色忘友,人之性也。遇到美貌女子,就把你这个小贤弟给忘了。”
祝英台争辩道:“住口,山伯不是这样的人。”
马文才继续火上浇油道:“我说错了吗,那你干什么这么生气?”
祝英台不知如何辩驳:“你……”然后生气的扭头走了。
似乎是察觉到了谢漓的目光,马文才一扭头就看见谢漓抱着胳膊满脸笑意的看着他,马文才被看的有些不自在。
谢漓不知道两人说了些什么,但是马文才主动向祝英台示好,看样子是在挖梁山伯的墙角。
心中不由想道:山伯兄,你再围着王兰转悠,恐怕荀巨伯和你的贤弟都要离你而去了,谢漓抬脚离去,显然不想再看这接二连三的好戏。
第二日,演习场上,由谢道韫和陈夫子各领一队学生进行演戏,每位学子都骑着马,手中拿着木制的剑。
谢道韫道:“两军听令,木刀木枪上场,行兵演武,点到为止。”
马文才不怀好意的看了祝英台一眼,梁山伯有些担心马文才会趁机对祝英台不利,叮嘱祝英台一会儿跟紧自己。
谢漓显得异常兴奋,她似乎很喜欢这样的对决。
陈夫子举着剑道:“众人听令,演武开始。”
两队人马一起出发,开始了混战,谢漓轻轻松松就将眼前的人打下了马,其他人似乎犹豫着不敢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