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虞潞第一次跟非亲人的异性闹别扭,持续时间未知。
两人昨天不欢而散,留下一个疙瘩在各自的心里。
以往她也会跟大哥二哥发生摩擦,不过更多的是跳脱的二哥来找她茬。
假装嫌弃她脸上粉底太白太厚,被她怒怼天生底子好,根本没化妆。
抽风埋怨她过年没给红包,被朝女士和大哥齐齐收拾了一顿。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虞潞都能处理得好 ,因为是亲人,可以掌握分寸,拿捏对方。
而moon是一个认识才一周多的朋友兼管家,要说交情多深,也谈不上。
要说交情浅,虞潞能清晰的感觉到对方的好感和偏爱。
说实话,她这几日又重新想了想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她自己看来,可能是在朋友之上,但距离恋人关系还差得很远。
今天的对方的表现,她隐约有种预感,是因为她当时话语,无意间踩中对方雷区。
让她不理解的是,这件事明明可以选择直接说再沟通,他却选择独自消化情绪。
如果当时他非要离开,那么她大概率也不会再去处理这件事。
与moon会选择自己消化的处理不同,而虞潞则会直接放弃维系这段关系。
因为她自始至终都是这样的性子,在她看来,拒绝沟通就等同于自愿放弃。
以她对他浅薄的好感,她不会费尽心思去维护两人的关系。
moon还不知道,他在心上人的眼里差一点就被全盘否定了。
虞潞不擅长社交,但她有自己认定的沟通方式,其中冷战是最不可取的。
如果两个人还想继续存续友情,那不要互相隐瞒心里的想法,直接说出来。
只有说出来了,才能针对问题进行沟通,说实在,她不满moon的处理方式。
总是自己憋着情绪,委屈、牺牲自己来维持关系平衡,把所有责任推到自己的身上,以此逃避正面解决,进而粉饰他们之间出现的关系问题。
在睡觉之前,她决定再给moon一次机会,唯一一次机会来说清。
如果对方依旧如此,那么抱歉,就当没有这个朋友吧,哪怕她觉得对方和自己很合拍。
第二天完全没有机会去面谈这件事,因为台风来了。
因为天气预报提前预告了台风的路径,台风也没有超出预料地沿着既定方向前进。
半夜的时候,开始吹起风,雨也淅沥沥地下着。
到了凌晨3-4点,风吹得更凌乱了,大雨倾盆而来。
幸好酒店方每年都差不多会经历几次台风,早有经验应付。
提前好几天加固窗户和门框,在低洼的地方垒起泥土,阻挡水流倒灌入酒店。
因为可能存在停电的风险,几台柴火发电机也从仓库里拿出来,当作停电时的备用。
餐厅也提前储备了一个月的食物量,备好了各类冰冻肉类生鲜,购进大量的箱装矿泉水,确保不会断水断粮。
万事俱备,今早6点的时候,台风正式登陆了。
凌晨5点的时候,虞潞就被吵醒过一次。
外面的风实在太大了,像是猛烈捶击窗户的恶魔,低吟着,挥舞着。
混沌中虞潞又睡了过去,醒过来时风声夹杂着雨声,外面的天空黑压压的一片。
乌云低垂,都要包裹住这片区域,平日叽喳活泼的小鸟儿,不知道飞到哪里去躲雨了。
大风呼啸,花园里的树被吹得东倒西歪,拼命压低身子,试图躲过风的摧残。
台风天,自然是不能外出了。
客厅的角落放着应急物品,是酒店提前就准备好的。
喝过药后,睡了一觉的虞潞感觉重新恢复了平日的状态。
所谓“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她这次有了最直观的体验。
心里还惦念着昨天moon的异常,她打算下楼吃个早餐,就径直去问当事人。
可惜天公不作美,在她用过早饭后,打电话提示手机关机,去前台询问,也被告知不知道。
那人会去哪里呢?
虞潞的脑子有两种猜测,一是对方故意避而不见,二是确实遇到了突发情况,来不及告知。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她不想看到的,于是她又打了电话给伯恩,这次电话倒是接通了。
“喂,你好虞小姐,有什么事情吗?”背景音听起来很嘈杂,把伯恩的话都吹散了。
虞潞下意识心里一紧,用手捏紧手机边缘,“你和moon在一块吗?”
“啊,你问moon吗?他不跟我在一块。”对方的回答让虞潞的眉头皱得更紧。
伯恩又继续说,“他应该在酒店,早上的时候车库的水倒灌,冲毁了一堵墙。”
原来他去抢险了,虞潞心里得到了准确的答案,又问:“那你还好吗?”
“嘿嘿,放心虞小姐,我在镇上的救援队这里,晚点风小了,我会去参与救援。”伯恩半夜不顾鲍勃的反对,偷溜出来去了镇上。
救援队的人本来不同意他的加入,但当时风雨太大,也只能留下他。
“那你小心点,顾好自己,别像上次那样受伤了。”伯恩也算得上是熟人了,出于礼貌,虞潞还是嘱托了几句,听不听就是对方的事情了。
伯恩没有像反驳鲍勃那样,大喊着“男子汉受伤流血怎么了”,反而意外的听话答应了。
毕竟虞潞在他心里,就是不能得罪的大主顾兼“摇钱树”的心上人,说点顺心的话他还是愿意的。
挂断电话后,虞潞就回房间了,酒店内的健身房、spa按摩间和其他设施都人满为患,她就不去凑热闹了。
回到房间后,本来打算看会电视,可刚打开,屏幕就闪了一下,变为黑屏了。
与此同时,客厅突然变黑,吊灯没有了光亮。
虞潞这才反应过来,是停电了,看了眼手机显示的时间,才早上9点过。
整个房间漆黑一片,有种夏季落日后昏沉的既视感,不多时,眼睛适应了现在的光线。
她不想去前台询问什么时候才会来电,索性去看应急包里的东西。
幸运的是,包里有一个手摇充电电筒,还有个电池式小台灯,还有充电宝、救生哨等物品。
反正不能出门,不想睡觉,非必要时也不能用电子通讯设备,那就看看书吧。
她记得自己带了几本世界名著,其中一本《战争与和平》才看了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