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摇了摇头:“不必,此人虽然来历不一般,但多半跟六国遗族没有关系,言语中多有诚恳之意,之所以不愿暴露身份,多半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应该没有什么恶意。”
他之所以这么肯定,原因很简单。
天下最大的一个恐怖分子头子,就是他的枕边之人,通过跟姬良的一些闲聊,让他对于六国之人也有了些许了解,自然能够看的出来。
刘季听到白苏这么说,悬起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而白苏却好奇的打量着桌案上的包裹,都是一些很常见的东西,只是在看这方子的时候,他不由眉头挑了挑。
上面娟娟墨痕写的很是秀气,显然是出自一个女子之手。
而其中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非攻墨门,兼爱平生”,这话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呢。
等等……
这不是墨家的口号吗?
还有刚刚那个汉子,自称墨三,莫非……
他口中的这位小姐,乃是墨家?
第二百零八章 病弱的少女
夜色渐深。
那位名叫墨三的汉子,在城中走了数圈,确定后面没有人跟来后,这才来到了一间幽静的别院。
“小姐,我回来了。”
“进来吧。”
一道轻柔的少女声音,从里面传来。
随着推门走入,只见一位长相秀丽,举止端庄的少女,正端坐在伏案前,看着这一本书,
她似乎先天身体有些病弱,面颊显得有些苍白,不时还掩嘴轻咳几声,给人一种柔弱如风般的感觉。
少女名叫墨浔,乃是当代墨家的巨子。
“怎么样,他怎么说?”
墨浔轻咳了几声,旋即抬起头,目光看向墨三。
墨三连忙作揖行礼道:“我已经按照小姐的吩咐,见到那大良造了,那白苏收下了我们的东西,也同意了我们的请求,不过却要求小姐主动去少府见他……”
墨浔轻咬了下大拇指的指甲,还没来得及开口,旁边的一位胡须花白的老者,便眉头紧皱道:“让小姐主动去见他,这怎么可以,小姐可是我们墨家的巨子,身份尊贵,怎能轻易……”
墨浔纤细的黛眉紧皱,轻声喝道:“三伯……”
那老者见墨浔一脸不满之色,只好闭嘴。
墨浔沉吟许久后,说道:“三伯,如今我们墨家早已衰败至此,有何资格再谈身份。”
老者叹了口气,握紧了拳头又缓缓张开:“可是小姐,你孤身前去也太犯险了。”
墨浔轻咬了下朱唇,明亮的眸子望着桌案上跳动的灯火:“就算是冒险,我也要去,因为他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三伯如今我们墨家,都已经落什么地步了。”
“天天东躲西藏,空有无数能工巧技却无处施展,只能眼睁睁看着,墨家一天天衰败,无数有资质的子弟纷纷离去。”
“别说把墨家发扬光大了,在这么下去,墨家迟早会断了传承,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墨家子弟中,还有多少能够掌握祖先留下来的工艺的?”
老者嘴巴张了张,却说不出一个字来。
墨家曾在春秋时期,盛极一时,足以跟法家,儒家一起争锋。
可是在最强盛的时候,随着墨家巨子病逝,墨家内部也因为理念不合,一分为三。
分别是齐墨,楚墨,以及入夏的墨家分支。
齐墨注重辩论,她们游离于诸国之间,沉迷于跟名家的口舌之争,空有一堆类似于白马非马的说辞,却不干多少实事,渐渐的脱离了民众。
在诸子百家的争斗之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入夏的分支,则遵循少虚言而多实干的理念,放弃了以往墨家“兼爱非攻”的理念,帮助大夏改良农具,冶炼兵器。
大夏标准化生产兵器,弓弩零件,就是出自他们之手。
可是由于放弃了昔日的理念,没有了凝聚力,有不少墨家子弟纷纷离去,再加上政姐统一六国之后,坚定依法立国,不允许有其它的思想。
经过多年的朝堂争斗,这入夏的墨家,变得分崩离析,很多传承出现了中断,沦落为一个个普通的工匠。
这最后一支,便是一直坚守着昔日墨家理念的,楚墨了。
她们不做哪些口舌之争,也不如同藤蔓一样依附于王权,而是继续游走于民间,效仿古代圣贤大禹,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她们继承了墨家兼爱非攻的理念,平常在市井之间,帮助百姓改良农具,打造家具,战乱时期,帮助小国抵御大国的吞并,经常逼着大国退兵。
在民间拥有着不小的支持。
可是随着商鞅变法,大夏变得越来越强,兼并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仅仅依附于民间的楚墨,根本无法于在耕战制度下,化身为战争机器的大夏抗衡。
楚墨渐渐感到有心无力,无法与大夏抗衡。
只得淡出世人的视野,隐居在山涧之间。
随着齐墨,夏墨走向消亡,如今拥有大部分完整传承的,只有她们楚墨了。
可尴尬的问题来了,她们躲在群山之间,-空有传承下来的书籍,可是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才,来传承发挥这些技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项项的技术渐渐失传。
到了墨浔这一代,担任墨家巨子的时候。
光是能够掌握先祖一半工艺的弟子,已经不超过十个人了。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墨家不出几代人的时间,就将要彻底断代了。
无奈之下,她们只得出山,离开生活多年的群山,希望出去寻找一些可塑之才,好将墨家的传承延续下去。
等她们从偏僻的百越之地,回到中原的时候,才发现中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便于书写的纸张,仅仅一箱子,就可放下上千本书。
还有可以批量印刷书籍的活字印刷术。
亩产达到数千斤的水稻。
光滑精致的瓷器,火辣辣的酒水,还有大量来自西域的瓜果,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