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家人的年龄跨度还真是大啊。
他们买完饭回来的时候说护工已经吃了饭了,正在等结果,那健康证一般都要至少2-3天才能出的,是刚才这女人找了人加急,才将时间缩短。
顾唯和下了班换上衣服和施杞在医院食堂吃了饭,回来的时候多了三个人。
护工何阿姨,还有一个男人,和一个看着二十岁左右学生模样的女孩。
“哎,小施来了,我们签合同吧。”说话的是四十岁的那个。
施杞松了口气,她的工作终于要结束了。签约了七天,260块一天,何阿姨只能做三天,后面四天孙璐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但是签字的这里又是施杞的名字。
“这合同一式两份对吧。”女人问道。
“啊……对。”
就这医院的灯光,施杞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肯定能找到阿姨的吧,只是可能也是没有健康证的,要提前去做一下。
签下名字不仅仅是收钱走人拿提成那么简单,施杞得负责的,而且不得不负责。
何阿姨和那女人都加了施杞的微信。何阿姨是要和施杞汇报工作,那女人是说有事情的话再找她。
“您怎么称呼?”
“我姓冯。”
“好的冯姐。”
抢救室里等了一天,睡了一天,一天没有进食只喝了一点水的老人终于被推进了住院处,施杞也终于知道了现场所有人的关系。
老人姓王,丈夫死了好多年了,最近住在女儿家里。她就爱和喝肉汤,喝得多了不舒服,女儿打电话问老人的儿子,他说老人不舒服正常,抹点清凉油吧,再不行就抹点风油精。
但都不起效果。
老人不仅身上开始疼,还发热了。
她女人也身体不好,年纪大了,就让老人的孙女叫救护车送她来的医院。这孙女是全家最小的孙女,三十岁不到,她通知了老人的大儿子,也就是她嘴里的舅舅。
这舅舅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对如今医院里的挂号机器都感到陌生,又叫来了他的儿子和媳妇。
就是施杞面前的冯姐,和带着护工去做健康证的男人。
晚上来的这个学生模样的女孩,是老人的重孙女。
他们正随着老人的折叠床走进住院楼。
“四世同堂啊。”
“是啊,以前是上有老下有小,现在是上有老和老,下有小。”
中国的传统里,百事孝为先,孝道也是中国从古至今最好的养老方式,并且十分奏效。可过去的人均寿命都很短,如今社会,营养充足,医疗发达,生活环境改善,卫生条件提升,人们的寿命都产生了古人不敢想的飞跃。
古人羡慕的长寿时代,或许正成为长寿噩梦。
施杞觉得,光靠孝,是没法实现如今社会的养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