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钢铁巨人:宝山钢铁厂开工建设 > 五、投产运营

五、投产运营

●王增亚边说边向日本专家说:“我认为,目前的炉温适度,就要偏低了。”

●李华忠果断地说:“毛病出在离合器上。”

●**说:“上海人民支持宝钢建设,宝钢也给上海带来了繁荣,为上海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投产运营宝钢一号炉正式出铁

1985年9月15日,宝山钢铁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宝钢一号高炉点火取火种仪式在上海第一钢铁厂2号高炉炉台上举行。

这一天是中国冶金工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中国最大的4063立方米宝钢一号高炉举行开工投产**。

宝钢一号高炉于9月15日点火,比国家原来批准的在9月30日点火出铁的计划提前了15天。

7时整,宝钢总厂****朱尔沛宣布取火开始,上钢一厂厂长蔡龙根从2号高炉出铁口点燃了火炬,转身递给上海冶金局局长李其世,宝钢总厂副厂长李华忠快步迎上前去,从李其世手中接过火炬,在一片掌声中,递给了7名火炬队员。

7时21分,火炬队在宝钢总厂厂旗带领下,高举火炬,跑步向宝钢进发。

火炬队员胸前斜挎红、黄、蓝、白四色彩带,彩带上分别标着:“钢铁之火”、“科学之火”、“友谊之火”、“青春之火”。

9时30分,冶金部副部长、宝钢总指挥黎明庄严宣布典礼仪式开始。

接着,黎明代表指挥部向全国各地大力支持宝钢建设的部门和同志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是向上海人民对宝钢建设的全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国务委员、国家计委主任宋平代表***对宝钢一号高炉如期点火表示祝贺,并向参加宝钢建设和生产的全体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表示亲切慰问,向宝钢顾问委员会和支持过宝钢建设的有关地区、部门和外国朋友表示敬意。

他说:

宝钢的建成投产对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宝钢的同志不仅要建好宝钢,更要管理好宝钢。根据***和***的决定,继续建设宝钢二期工程,要把二期工程准备好,建设得更好。

接着,宝钢总厂****朱尔沛宣读了***代表韩光发来的贺信。

贺信说:

我十分高兴地向你们祝贺宝钢一号高炉点火试生产。

这是7年来,你们在***、***亲切关怀下,在全国有关各省、市、区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辛勤劳动的成果。我谨向你们致以亲切的慰问。

……

现在,一号高炉系统虽已建成并投入试生产,但整个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希望你们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一鼓作气,不仅把一期工程全部建设好;而且把二期工程也全部建设好。

中共上海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对高炉的顺利点火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一号高炉的顺利点火,将在我国钢铁生产史上留下光辉的

一页。宝钢地处上海,它的建成对上海的改造振兴和经济发展也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日铁副社长户田健三也讲了话,他说

在宝钢建设过程中,虽然遇到许多困难,但在日中双方协作之下都克服了,使一些项目陆续投产,终于迎来了象征着钢铁厂的高炉的点火。紧接着高炉的点火,就是炼钢、初轧的投产,要达到稳定操作,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我深信今后以日中友谊为基础,共同努力,这个目标一定能达到。

最后,冶金部部长戚元靖讲话。他说:

宝钢实现了国家对宝钢实行投资包干的要求,工程质量也搞得好。在生产方面,狠抓生产准备工作,抓队伍素质的提高,开展岗位练兵和标准化作业演习,为今天一号高炉点火创造了条件,打好了基础。一号高炉点火,这不但是宝钢建设中的一件大喜事。从生产来说,一号高炉点火后,要做到安全、顺行、持续、稳产,还要付出更艰巨的劳动。从建设来说,一期工程还没有全部建成,二期工程已经陆续开工。因此,千万不能有马虎、松劲的情绪,要一鼓作气、全部、干净、利索地建完一期工程,努力建好二期工程,使宝钢对国民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加今天典礼的还有国家经委副主任***,上海市政协主席、宝钢首席顾问李国豪,日本驻沪总领事吉田重信和中央各部委、上海市各委办,宝钢顾问委员会的领导同志以及指挥部、总厂的代表,共600多人。

讲话结束以后,10时25分,宝钢工程总指挥、总厂厂长黎明发布命令:“点火开始!”

宋平等20多位领导同志各持一支火把,健步登上高炉风口平台,一支支火把先后投进风口,这座庞大的水平先进的一号高炉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

10时40分点火典礼宣布结束。

12时,从热风炉传来了阵阵湍急风的声浪。

瞬时,枕木燃烧了!焦炭燃烧了!容积4063立方米、日产近万吨的高炉炉膛内烈焰在升腾,我国钢铁工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当日,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全世界播发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9月16日10时15分,高113米、占地5万平方米的一号高炉顺利出铁。

一号高炉是我国第一座4063立方米大容积的现代化高炉,它的建成标志宝钢开始跻身于世界大型高炉钢厂之林。它的点火,标志着宝钢一期工程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宝钢举行开工仪式

1985年9月18日下午,宝钢一号转炉进行热负荷测试,演练第一炉钢。

14时许,装满铁水的铁包向一号转炉移动,230吨铁水被倾入炉内。

端坐在操作台前的王增亚边复述调度室的指令边按下启动按钮:“开始吹炼!”

顿时,防尘隔热门自动关闭,一根氧枪从炉顶降下,直插炉膛。

吹炼结束后,开始添加

矿石,控制炉温。

此时,坐在王增亚身边的日本指导专家根据各种参数确定添加7吨,分两次添加。

于是,很快第一批4吨矿石泻入炉内。

然而,就在第二批矿石即将倾倒时:“慢!”王增亚突然一举手,果断下令:“停止添加第二批矿石!”

“你的……”日本指导专家吃了一惊。

听到王增亚的话,其他人都愣住了!

“我认为,目前的炉温适度,就要偏低了……”王增亚边说边向日本专家分析计算机所显示的画面。

日本专家迟疑了片刻,固执地盯着王增亚,略显不快地说:“取样测温。”

取样测温,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钢水终点温度决定演练是否成功。

不久报告传来了,报告令人振奋:钢水终点温度恰好在规定的指标上。

宝钢第一炉钢一次冶炼成功。

日本专家服了,他紧握着王增亚的手,为中国有这样的炼钢高手频频点头祝贺。

与此同时,初轧厂也在进行着投产前的准备。

9月20日14时,初轧机正在作开工投产前的最后一次试车,突然,初轧机的两根轧辊粘连了起来,轧机停止了转动,操作工怎么弄也动不了。

此时,离初轧开工投产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了,情况万分紧急啊!

设备检修人员、施工保驾人员立即向初轧机赶来,50多名日本专家闻讯后,也非常着急地赶了过来。

顿时,初轧机上下围满了人群,焦急地等待着排除故障。

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设备检修人、施工保驾人员、日本专家都出马了,还是没有办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