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又来了个江西道水灾,赈灾粮草已经运往过去,仍旧杯水车薪,何时南方产粮富裕之地也需要户部出粮了,呵呵。”
在场都听出了他语气中的无奈和苦闷,只是自家自有自家难处,他们手上麻烦事也不少,即便是想帮衬也帮衬不了。
“更何况还有辽东战事,钱粮消耗更是无底洞。”韩爌摇摇头,无奈道:
“武器军备等,还有人力运送等,压力甚大啊。”
李
标点头,“可不,辽东到如今,也没有个突破性的进展,只守不攻终究是下策。”
钱龙锡摇头,不赞成道:
“辽东战局不宜过于偏颇,经营好关宁锦防线便能抵住建奴兵锋,主动出击终究是风险太大。”
对于他的稳重的态度,其他人也没有感到意外。
忽然间,其他三个人将目光看向坐在上首的首辅李国普身上:
“李阁老,您怎么看?”
李国普将一直端着的茶盏放下,脸上皱着的眉头就没有松开过。
我怎么看?
我还能怎么看?
王恭厂天变、江西道水灾、辽东战事,哪一件事不是看看就能行的。
“咳咳,山东民变也是愈演愈烈。”李国普又抛出了一个大事件,转移了一下话题,可终究是绕不过去,只能说道:
“大事件不少,终究是造成官吏疲软,百姓失去信心,易加重民变,最根本的是在其中的大事件能有所进展,激励我等!”
其余三人点头,确实是需要激励,可王恭厂天变及江西道水灾实乃天灾,无解!山东民变解决起来更是麻烦,本地官兵守土有余,平定不足,山东巡抚李精白听说胡子都愁白了
。
至于辽东,四人相望,辽东根本就看不到未来,吃钱大货不说,捷报可是一件都没有,那些守住城池也算是大捷的话,那恐怕要求还真是低。
“幸亏了福王二世子抄了几百万两银子,还能支撑几个月,要不然户部上下官吏连同我都要上街卖裤子补充国库了。”
李标言语中竟含怀念朱由承之意,他不由的想到,若是朱由承再多抄几家,没准就没那么多束缚了。
暗暗摇了摇头,还是算了,若是抄的那几家有自己府邸的话,那大可不必。
就在四人愁眉不展的时候,外面传来通报,兵部尚书杨鹤来了。
李国普点头让他进来,四人转头便看到了杨鹤手中奏报,李国普问道:
“杨尚书,何事?”
杨鹤缓了缓气息,按耐下心中的激动,回道:
“禀阁老,辽东大捷!”
李国普四人皆皱眉,看向他,这位兵部尚书并非蠢人,若是将类似之前那种“捷报”带来汇报,这就不叫体恤上官,而是扰乱内阁办公。
所以说……这真是捷报!
霎时间,四人微怔,气息逐渐加重,需要的激励来了,观杨鹤的神态,估计此次大捷不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