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六日,京城等待已久的捷报总算是来了。
兵部尚书班房内,刚从左佥都御史升上来的杨鹤,一脸激动的看着手中的奏报,多少年了,大明总算是迎来了一次大胜!
“这,这是大捷!”杨鹤双手捧着八百里加急从辽东送回来的奏报,下巴的胡须都在不住的颤抖,足可以看出他有多兴奋了。
“大捷,辽东大捷!”
他扬着手中奏报,走出班房内,向着内阁的方向快步前去,手脚麻溜的根本就不像一个接近六十“高龄”的老人。
途中,吏部尚书班房的门打开了,魏应嘉走了出来,怒斥道:
“扬尚书,六部重地,岂能随意喧哗!”
杨鹤喘了喘气,开口道:
“大捷,辽东大捷!”
“福王世子殿下大功了!”
原本眼眸中还带着些许希望的魏应嘉,在听到他说的大捷之后,脸色又沉了下来。
魏应嘉冷笑,讥讽道:
“杨尚书,近些时日辽东传回来的大捷可不少,若是此等守城都算大捷的话,那就难怪建奴日趋嚣张了。”
也难怪他这么说,近些时日,辽东传回来的“大捷”是不少,要么就是锦州守住了,要
么就是宁远守住了,连塔山堡都上了一次“大捷”的名单上。
所以一众六部官吏都对这“大捷”免疫了,跟何况方才他听到杨鹤说福王世子立功,他更是不屑。
“福王世子居然能立功?就他?抄家倒是一把好手,但驱逐建奴嘛,还不一定呢。”
实在是大明对皇室子弟的“养猪策略”让皇室子弟在世人眼前多有不堪,他认为估计朱由承是带人斩杀了几个建奴,便是上报立功了吧。
说完,魏应嘉不屑的关上了他班房的门,周围六部的一众官吏也是缩回了脑袋。
大佬之间的碰撞,他们还惹不起,只能看看热闹躲躲风险。
其他六部的大佬都直接没出来,他们就知道了这次冲突是谁赢了,毕竟守个城在他们眼里不算什么,文官嘴炮定天下,不挫伤建奴都不算立功,更别说什么大捷了。
杨鹤看着魏应嘉砰的一声关上门,脸色铁青,胸膛一阵剧烈起伏,差点没挺过来。
随手驱离了想要扶着自己的左侍郎王永光和右侍郎郭巩等人,杨鹤冷哼一声,继续向内阁方向走去,步伐渐趋稳健。
内阁班房内,愁云惨淡。
首辅李国
普面带愁容,比之双亲离世还要悲戚。
刚当上首辅,便遇上如此多的大事,他这个首辅怕是坐不稳了。
“江西道水灾该如何是好?”韩爌焦躁的端起一盏茶,猛嘬了一口。
钱龙锡摸着胡须,不紧不慢说道:“南方乃是大明输粮重地,江西道水灾,其余江浙各州道也是受到了不一而足的影响,粮食供给怕是会减少不少,而江西道怕是明年开春才能种下粮食了。”
他的性格一向如此。
李标主管户部和工部等要钱大户,苦笑道:
“去岁王恭厂天变,死了上万人,京城房屋倒塌无数,连皇城也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有些坍塌的宫殿修缮至今也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