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太上狂神 > 第159章 风起帝都(下)

第159章 风起帝都(下)

大乾帝都乾元城。

一转眼时间已经进入三月,关于是否要撤销陆缺和顾倾城追封圣旨的争论,依旧在朝堂上延续,并且迅速向着大乾境内扩散,成为了这段时间百姓的谈资,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双方如同朝堂官员一般吵的不可开交,各郡各县的茶肆酒楼都能听到这样的议论,但地方官员和军中将领无论是哪个派系,都没有对这件事发表任何看法,因为他们很清楚这样的朝堂博弈,不是他们能够参合的。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持心为公觉得加恩过重的御史台和礼部依然在坚持以外,那些中小世家的官员已经有了偃旗息鼓的迹象,毕竟能立足朝堂的都不是什么笨人,他们已经看出一丝不妙的苗头。

朝堂之上皇帝依旧中正明睿,无论是关乎国基的春耕,还是耗费颇多的河道疏浚,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但一讨论起这件事皇帝就闭口不言,让群臣讨论。而内阁之中首相诸葛行之称病不出,亚相柳不疑去了北方监督春耕和运河的疏浚工程,左相申无咎回乡祭祖,右相漆雕殊其母病重已经辞朝一个月,而新上任的外相闵文升则带着使团出访沙海三十六国稳定西疆局势。

内阁五相居然没有一个在朝中,而外阁也同样如此,军方三相中顾怀仁是当事人,中阳王虞元朴离京去检阅运河水军,这支隶属于长青军的水军在不久之后会被调到南疆湟雁江前线,而武晋侯也离京去巡视驻守八都的十大凤凰卫。

作为大乾帝国军政之首的内外两阁,居然人去楼空,虽然往年在年节后复朝也会有几位丞相离京去各地巡视,但走的这么干净的还是第一次,现在在京中的居然只有以养病为由闭府不出的诸葛行之和身为当事人的顾怀仁。

皇帝的态度模棱两可,各位丞相以公务为由避嫌离京,如果此时那些中小世家还看不出什么苗头,那就不是装笨,而是真蠢了。现在谁还看不出来皇帝是铁了心不会收回圣旨,现在这么拖着无非就是想看看朝臣态度和民间反应,如果再不知进退,那简直是给自己找麻烦。

特别是这些中小世家家中,哪一家没有几个不肖子弟,而他们自己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为家族行过方便,要是因为这件事被暗卫盯上,那就欲哭无泪了,到时候丢官去职都是轻的,弄不好连祖宗祠堂都保不住。

但是中小世家的偃旗息鼓却并没有让这场风波平息,大乾皇宫的紫极殿中,礼部尚书文礼侯钟离伦正一脸不忿的看着乾皇虞元栩。

“老臣还请陛下收回成命,陆缺未及弱冠,顾倾城也未到桃李之年,如此幸进加封我大乾从未有之。”钟离伦一脸不满,他身为两朝老臣并没有多少私心,只是他觉得既然陆缺和顾倾城二人平安归国,那么值钱的追封就应该撤销,这样才符合礼法。

“老尚书,朕这也没

说不撤销,不是放在朝上让群臣聚议了嘛,只是双方各执一词,朕也着实为难。”虞元栩说完还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好像真的为此事烦忧一般。

看着皇帝的样子,钟离伦的眼角微微一跳,为官多年他又怎么看不出来皇帝在和稀泥,到最后这件事可能会不了了之,但陆缺和顾倾城的职位却是定下来了,此时皇帝看似没有态度,但却恰恰说明了他的态度。

“陛下。”钟离伦在心中叹了口气,缓和了一下语气说道“老臣知道陛下喜爱陆缺和顾倾城的才学,从此次南疆之战也能看出两人却是才华横溢,可为我大乾未来梁柱之臣,但凡事不可激进,二人此时还都是学宫学子,冒然登此高位,可能会有损心性,臣以为还是要多加历练一番才好。”

“老尚书所言甚是,年轻人是要多加历练。朕登基之时也只有十八岁,在皇长姐和诸位大臣的辅佐下,才有今日的洪熙之治。”虞元栩一脸慨叹的说道。

“这~”钟离伦的嘴角不断的抽出,他原本是想说陆缺和顾倾城年纪太小不能当此大任,但他没想到皇帝居然拿自己为例,如果他再以二人年少来反驳,那就等于在说皇帝登基之时也是年少之人,没有资格登基为皇一样。

“陛下为何要曲解老臣的意思。”钟离伦有些无奈的说道。

“钟离老大人,如果朕没记错,你已经做了近十年的礼部尚书了吧。”虞元栩脸色一正开口说道。

“九年零十个月,到五月之时刚好十年。”钟离伦不明白皇帝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个,但还是开口答道。

“文礼侯府书香传家,老尚书又任礼部尚书多年,想必对我大乾礼法极为熟悉,可以说是我大乾第一人。”

“臣不敢,大乾在野大贤甚多,臣只是熟悉而已,不敢称之第一。”钟离伦心中一惊,连忙开口推迟,从宣帝朝到洪熙初期,有很多有名望的朝臣陆续告老还乡,这些人可都活着呢,文人好名,如果这个礼学第一的言语传出去,恐怕文礼侯府日后就会永无宁日了。

“既然熟悉,朕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老尚书。”虞元栩没在这个话题纠缠继续说道。

“陛下请讲,臣定知无不言。”

“在我大乾,如果皇帝的圣旨有碍江山社稷,在内外两阁丞相合议之后有封驳之权,就像当年父皇想要在城外西山修建别宫,就因内外两阁以劳民伤财之名封驳,从而没有实行,我说的可对。”

“却有此事。”钟离伦点了点头。

“可是朕前段时间的圣旨,是通过内外两阁明旨颁发的,诸位丞相并没有异议。如今老尚书让朕收回圣旨,于礼于法可是相合?”

“明发诏旨,断无更改,身为人君岂能朝令夕改。”钟离伦眉头一皱,想了半天才开口说道,他又岂能不知,这是皇帝在用礼法来堵他的嘴。但皇帝说的也没错,既然是明发宣

示天下的诏旨,又岂能更改。

虽然陆缺和顾倾城是追封的官职,现在证明二人并没有死,但发出去的诏旨却是无法收回来的。如果再下一道圣旨免去之前追封的官职,既寒了二人之心,又得罪了威国、定国两大国公府,对于整个大乾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相对于世家官员来说,威国、定国两家无论是爵位,还是实权都要高出太多,如果真要免去追封官职,那帝都说不定就会出什么事,要知道威国公陆淳和长公主虞初晴这段时间可是一直呆在长青和凤翔军中,一个不好二人举兵逼宫,又有谁能挡得住呢。

钟离伦这么一想,忽然觉得皇帝让朝堂群臣讨论并不是有意拖延,而是不得已而为之,更多的是试探那位曾经辅政多年、手揽大权的长公主殿下。但如今长公主已经表明态度,那么此事就已成定局,再闹下去说不定真的会有意外之事发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