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太上狂神 > 第158章 风起帝都(中)

第158章 风起帝都(中)

诸葛琰之所以这么想不是没有原因的,安国公洛沧澜和他的祖父诸葛行之,是洪熙一朝前后两任内阁首相,首相者文臣之首,上辅帝王、下安黎庶,与外阁军方三相并立不同,内阁首相是真真正正的文臣第一人,也因为这样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一般朝臣有很大的不同。

现在威国公府如日中天,陆缺更是携大势而来,一门三军帅荣耀无限盖压大乾。诸葛琰知道祖父诸葛行之虽然欣赏陆缺,但却不希望他打破朝堂平衡,也不希望他晋升的这么快,关于这件事,祖父更倾向于皇上收回成命,三品的御卫副统领对于如今的陆缺来说已经足够了。

但诸葛行之是乾皇虞元栩的恩师,可以说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又担任内阁首相辅佐多年,对于这位皇帝的脾性极为了解。从皇帝在朝堂上好像看戏一般看着朝臣争吵,他就知道此事已经木已成舟,无论有多少朝臣上书对改变不了。那么身为首相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考虑这件事日后的发展。

威国公府只有三个主人,威国公陆淳现在手握长青军,长公主虞初晴掌管凤翔军,加一起足足有三十万兵马,可以说整个帝都都握在这对夫妻的手中。而看皇帝现在的意思,在陆缺离开学宫之后就会授以实职掌握大军。

大乾有十二正军,除去镇守海疆的瀚海、靖海两军,还剩下十个,到时威国公一府就掌握了大乾三分之一军队,再加上和威国公交好的羽林军帅魏醺和山阴军帅宁大荣,还有儿子诸葛雎的天火军和军相顾怀仁,以皇帝之命是从的龙骧军帅白奕、奔雷军帅沈璋,那么大乾就有大半军队或直接或间接的都掌握在陆家手中,在诸葛行之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这段时间他也为此深感忧虑。

陆淳和虞初晴夫妇虽然没有结党把持朝政的意思,但陆家的潜势力实在太过让人震惊,也太过恐怖。身为首相防微杜渐是必备的素质,诸葛行之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去制衡这股势力。

原本诸葛行之认为皇帝会有所警觉,但现在看来皇帝就是整件事最大的推动者,甚至有些乐观其成。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行之即便想要规劝也是有心无力,他实在想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这么做,他就不怕一旦事有不协会江山易主吗。

“琰儿,你说安国公可有办法制衡陆家?”皱着眉头想了一会,诸葛行之突然说道。

“孙儿不明白,长公主乃陛下长姐,又辅政多年,威国公功勋卓著,皆是朝中柱石。二人虽大权在握但却从无逾矩之处,也无不轨之念,而陆缺少年英才,初次领兵就立下大功,为什么一定要制衡陆家?”诸葛琰终于把最近这段时间他一直想说,但却没说的话说出来。

诸葛琰实在不明白祖父究竟在担心什么,如果长公主和威国公有不臣之心,这皇位

根本就轮不到现在陛下的头上。而陆缺,就更不是那样的人了,别说要担负骂名谋逆造次,就是有人将皇位铺好,他也未必有兴趣坐上去。对于这样的一家人即便权利再大又能如何,没看皇帝都一点不担心吗,他实在想不明白祖父为何一心想着要制衡、防备。

如果威国、辅国两府的关系不好也就罢了,但事实是父亲诸葛雎和威国公的生死兄弟,自己又和陆缺是同窗挚友。无论是威国公和长公主,还是陆缺,都是一代人杰,他们自然能从祖父的动作中推断出他的用意,这不是平白的坏了两家的关系吗,到时候父亲和威国公,自己和陆缺,有该如何相处。

“唉~老夫又何尝愿意这样。”诸葛行之看着孙子诸葛琰的那有些不解,还有些不忿的表情叹了口气“如果老夫不是当朝首相,只是在家荣养的辅国公,我自然也是乐见其成。但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我自然知道无论是长公主,还是威国公,亦或是你的好友陆缺都不是那样的人,但这股以陆缺为潮头的大势,已经足以撼动皇室根基,将朝局稳定和江山社稷寄于一个人心性上,孰不足取。”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是祖父您,内阁还有亚相、左相、右相和外相,外阁还有中阳王和武晋侯,朝中还有各部大人,我诸葛家和陆家有两代人的交情,孙儿认为此事不应该由我诸葛家来出这个头,我想父亲和我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诸葛行之闻言有些沉默了,他虽然位极人臣以天下为己任,但毕竟老了,这座屹立了两百多年的辅国公府早晚都要交到儿子诸葛雎和孙子诸葛琰手中,诸葛琰这番话代表着诸葛家下两代人的态度。

从公心的角度来说,他只是防微杜渐,那种不堪言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并且有很大的几率永远都不会发生。从私心的角度来说,诸葛家两代人都于陆家父子是至交好友,陆缺携大势回京,只要诸葛家站在陆家这一边,以诸葛琰和陆缺的关系,将来的官职也不会差。

就像当年陆淳邀请儿子诸葛雎进入新建的天火军一样,而诸葛雎当年也是没有听他的劝阻,一意孤行进入的军队,但也正因为如此诸葛雎,成为了一直在文官之路发展的诸葛家两百多年里唯一的一个执掌大军的军帅。

就像诸葛琰说的那样,陆家三人都是世之人杰,一旦他有什么动作,很容易就能被他们看出来,即便陆家不会说什么,但也难免会心生芥蒂,那么诸葛家两代人和陆缺父子的交情就算是完了,走到威国陆家的对立面,这并不符合诸葛家的利益,尤其是这个时候。

“难道我真的老了?”诸葛行之手中捻着有些花白的胡须,突然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如果他什么都不做,万一将来陆家行以臣凌君之事,甚至是改天换日之举,他有何颜面去见先皇宣帝。但

如果他做了,很有可能会牵连儿孙,甚至整个辅国诸葛世家,那他也没有脸面去见诸葛家的先祖。

“琰儿,你说祖父该怎么办。”诸葛行之缓缓的坐在座椅上,神情有些疲惫的说道。

“我认为祖父应该进宫去觐见陛下。”

“为何?”诸葛行之有些诧异的看着诸葛琰,他没想到这个素来聪慧的孙子会让他在此时进宫面圣。

“祖父的担心孙儿明白,我诸葛家事顶级勋贵有家世所累不能做一个纯臣,祖父身居首相多年为了维持朝局稳定,也用过不少手腕,所以我诸葛家也做不成直臣,至于诤臣自然又御史台那帮人去做,那么我们就只能做忠贤之臣,所以祖父才要进宫去见陛下。”

“见到陛下之后呢,要说些什么?”诸葛行之微微一怔,心念一转就明白了诸葛琰的意思,眼中迅速闪过一丝欣慰,但脸上却每显露出半分。

“祖父您身居高位多年,做事难免多思多虑,但孙儿认为有些时候简单直接一些会更有效,祖父可以把您的担心直接上禀陛下,无论陛下听与不听都不会怪罪祖父,也不会将此事传出去,这样我们既没有得罪陆家,祖父您也尽到了人臣本分,陛下那里也会感念祖父忠直。”

“琰儿~”诸葛行之淡淡的看了诸葛琰一眼说道“你自小聪慧,但要知道人生天地间要立身以正,我诸葛家得蒙太祖皇帝赐封国公之位,为勋贵之极,要以大乾天下为念,你可明白?”

“孙儿受教了,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诸葛琰躬身施礼,但还是一脸坚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