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 > 周璇:美丽,本不应该是负担——不要让自己一世都周旋在爱与悲伤

周璇:美丽,本不应该是负担——不要让自己一世都周旋在爱与悲伤

同学会就像一面照妖镜,当初种种因果,而今各自悲喜。前阵子见到了高中的老同学,时间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痕迹,而最让人唏嘘的就是班花小姐。

班花小姐眉眼清纯,美得如同一朵白色的栀子花。她曾经让无数男生趋之若鹜,可惜美人心有所属,早早跟青梅竹马的邻家哥哥定了情谊。

很多同学都见过这位竹马,长得帅,家境不错,大家都认为二人郎才女貌,班花小姐就此会幸福下去。可此后的同学聚会,她的气色一次不如一次。随之而闻的是,竹马又劈腿了,竹马又闹分手了。

即便如此,班花小姐一直不肯分手:“他虽然不是一个好人,但他平时对我很好的。”

待我念完研究生回国,班花小姐已经嫁给竹马,生了孩子。可惜对方依然花心,夜夜晚归,不理家事。

烦琐的家事、辛苦的工作,还有丈夫的冷漠,这些都是摧残美人的利器。班花小姐不无哀怨地跟我们吐苦水:“我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岁。”有人劝她离婚,她却依然愚钝,犹犹豫豫地说:“他平时对我还是很好的,而且我们还有个孩子。”

长得美有什么用呢?没有足够的聪明来掌控,那这份美无疑是种受罪。

无坎坷,不人生

作家白先勇曾经说:“我的童年在上海度过,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花好月圆,户户凤凰于飞。”

提到周璇,没有人不知道,就算是对老电影不熟悉的人,也会哼上一两句她演唱的《天涯歌女》。甚至连王家卫也对这位歌后情有独钟,电影《花样年华》的灵感和插曲都来自周璇的歌声:“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周璇本来并不姓周,她也是一个身世可怜的孤女。

周璇幼时被人拐骗,卖给金坛县的王家,养父母给她取名叫王小红。王家夫妇离异后,她又被送给上海一户周姓人家,改名为周小红。

大约是在十一岁的时候,周璇进了明月歌舞团。有一次,她参演救国进步剧《野玫瑰》,在终场时唱了主题曲《民族之光》,其中有句歌词是“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她声线婉转,唱得很好,得到了老板的赞赏,对方特意给她改名为周璇。周璇真正名扬上海是在十四岁,当时上海各家电**合举办歌星比赛,白虹、周璇、汪曼杰名列三甲。

报刊评论周璇说:“她是新出现的小歌星,前程似锦。”

电台称赞她“如金笛沁入人心”。从此,她多了一个外号——“金嗓子”。

1935年,《申报》特意花了一个版面来报道周璇:“被选为三大歌星之一的周璇小姐,正式踏进电影界了,我们以从前盼望袁美云的心来盼望她。同时,周璇小姐那一副小鸟依人,和见了人彬彬有礼的态度,我们更觉得会是比较有出息的一个。”

周璇没有辜负大家的期许,她不仅歌唱事业风生水起,在电影方面也渐渐有了起色。

电影《马路天使》讲述了一个歌女在旧社会受尽侮辱和伤害,但仍然对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故事。它也是周璇广为人知的代表作。

这部电影就像是为周璇量身打造的,据说导演当初坚持让周璇参演,尽管她当时的身份是歌星。周璇完美地演绎了这个角色,她赋予了女主角灵魂,那个有着俏皮笑容的女孩活灵活现。当她在电影里咿咿呀呀地唱着“不知道我的诞生之地,不知道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姓氏”,她分明就是在演绎自己。

周璇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马路天使》最值得我怀念,因为许多朋友都喜欢它。”

当年《上海日报》公开刊登启事,进行“电影皇后”的选举。经过各界人士的投票和呼吁,同时栖身影坛和歌坛的周璇被推为“影后”。周璇没有接受这项殊荣。

她说,做人要谨记“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荣誉过高,并不是好事。她还在上海另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大致内容是:“自问学识技能,均极有限,对于影后名称,绝难接受,并祈勿将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

这并不是一种自我炒作,也不是言不由衷的托词,她是真的不计较这些名利。

在所有女明星中,周璇是一个安静的明星。

在1943年的《新影坛》杂志上,有人

这样评价过周璇:“无论在她婚变之前或后,她的私生活,一向是很严肃的。你可曾看见她独个儿在交际场所或游乐场中出现?除非有应酬,她总是难得外出的,这也是她值得为人称道的一点。”

她看起来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一代歌仙陈歌辛这样评价周璇:“璇子很聪明,心肠也好,她开始踏上影坛,是以娇小的身材与甜润的歌声使人感到‘我见犹怜’的。周璇的音色甜润自然,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又有天真烂漫的情。”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美好、性情柔和的好女孩,却一辈子凄凄惶惶,始终不曾得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狗尾巴

成名后的周璇,在事业的巅峰期嫁给了当时相恋三年的男友严华。

严华也是20世纪30年代较有名气的艺人,他曾经是周璇在明月歌舞团的老师,给过她很多帮助。周璇对他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感激、信任,又有小女生的仰慕和依赖。

歌舞团解散后,周璇进了“艺华影片公司”,而严华则要随歌舞团去南洋一带巡演,离别之际,周璇将一本黑封面的簿子交到严华手里,表明了心迹。

婚后,二人度过了一段短暂而甜蜜的生活。随着两个人各自忙于事业,他们的婚姻很快出现了裂缝。

没多久,周璇不幸流产了,失去了第一个孩子,这给了夫妻俩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紧接着,外界纷传周璇与电影公司老板的绯闻,严华误以为妻子红杏出墙,二人经常冷战。此时的周璇也怀疑丈夫出轨了,对他失望至极。

二人不和的新闻一出,各界人士纷纷推波助澜。清官都难断家务事,何况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看戏人呢?很快,这对夫妻的问题越来越糟糕,最后不得不走向陌路。

“清浅池塘,鸳鸯戏水,红裳翠盖,并蒂莲开,双双对对,恩恩**。”这是周璇的名曲《月圆花好》里的歌词,也是严华为她创作的,它唱尽了多少女子内心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却没能给她和他一个美满的结果。

情到深处情转薄,这是周璇的第一段感情,也是最刻骨铭心的。这个男人给了她温情和呵护,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有些女人像狡黠的猫,吃了一次亏,就再也不会上当。可周璇不是,她在经营感情上似乎永远缺一点火候,一次又一次地栽跟头,最终遍体鳞伤。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周璇都是孑然一身,直到她遇到了石挥。

石挥常年活跃在上海的话剧舞台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两栖”演员,被观众誉为“话剧皇帝”。在上海剧艺社演出的后台,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当下互生好感,彼此都欣赏对方的品行和才华。

但是他们各自都忙于事业,见面时间并不多。而周璇因为上一段失败的婚姻,心态上有些患得患失,她和石挥的交往总是带着一份试探,两个人都显得分外含蓄和犹豫。

1946年周璇因拍戏去香港,分别在即,二人才互相吐露衷情。

在香港没待多久,周璇立刻返回了上海,在这一年,她和石挥合作了电影《夜店》,两个人相恋了。

可没等电影公映,公司方面就急着催促周璇回香港。周璇和石挥正沉醉于爱情的甜蜜里,彼此难舍难分,临走前,他们定下了婚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