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是西康省会,聚集着各方面的***。刘团长率队到达后,首先与各部门首长开会,座谈,请他们给全团介绍情况,提供建议与指导。
这时西昌解放还不满半年,指挥部队进军西昌的廖志高,如今兼任西康省长,正在雅安。第一位请的就是他。
廖志高四十来岁,个子不高,举止文雅,讲起话来既有武将的爽快,又有文人的风趣,更有四川人的特有的幽默感。廖志高是冕宁人。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经过西康他随军北上,转战全国后进军大西南时已是六十二军政委。此人没有官架官腔,娓娓而谈,听得人如亲临其境,不知不觉间把“西昌”两字由抽象地名变成了立体形象的画卷。
慰问团的大部生长在北方。连西昌这个地名也是参加慰问团后才听说,更无从了解它还曾在解放中国大陆的过程中有过那么显赫的地位。去年十二月九日刘文辉先生以西康省主席名义通电起义,第二天他的女婿,二十四军副军长兼一三六师师长伍绍清在西昌也宣布起义,但是遭到中央系统的警备司令贺国光的围攻,血战数日,伤亡惨重,起义宣告失败。
十二月十四日只得带残部撤出西昌北上与刘先生派来的援军会合,西昌又落在中央军的手里。没过几天,胡宗南的部队就由成都陆续开来。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蒋介石先生从台北发电报给胡宗南将军说:“此时大陆局势,全系西昌一点。而此仅存之点,其得失安危,全在吾弟一人之身。”胡宗南临危受命,从海南岛飞到西昌,指挥中国大陆上的最后一支***劲旅固守西昌,蒋先生在台北,也不无欣慰地说:****我们要靠两个基地:“政治台北,军事西昌”。
西昌竟空前地热闹起来。不仅从台湾到西昌运送军火的飞机往返不绝,一九五〇年初一个月内,蒋经国、***两位大员,先后来到西昌与胡宗南先生共商大计。自古以来,要在西昌这地方站住脚,不与地方势力勾结鲜难成功。为此胡宗南飞帖撒网,纱帽高悬,向当地彝汉各方有实力,有影响的人士发出了邀请,凡来的人都给枪、给钱、给官衔,以求共守。虽然思想进步的开明人士与举棋不定的中间朋友都谢绝回避了,但来的人还是不少。几日之内就组成了“反共救**”七个纵队和一个杂牌军,与胡宗南的嫡系,宋希濂的残部,加在一起也号称数万之众。
杂牌军都散到他们各自势力范围内,守自己的家。西昌则由中央军的正规部队防守。整编第一师保卫胡宗南的司令部和西昌城区;军长顾步杰率部驻会理,防守南线;胡常彬部驻富林和大树堡防守北线。
一九五〇年三月十二日,**同志下令,西昌战役正式开始。南路由陈赓的四兵团往北打,北路就由廖志高、刘忠率领的六十二军由北向南攻。兵分三路,其中一路走的就是现在慰问团将要走的路线:越大湘岭,过大渡河、富林,下越西,直捣西昌。南北两路大军,在地下党和起义的彝族将领们配合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到三月二十六日,敌军全线崩溃。三月二十六日夜十一时胡宗南在西昌机场上飞机逃离大陆飞往台湾,十一时西昌剩余的一千余敌军弃城**,西昌宣布解放。
但是战斗并没结束,一大股敌军在参谋长罗列率领下奔甘相营与靖边部队邓秀廷遗孀所掌握的地方军队会合,企图突围逃往西藏,散在山区的所谓“反共救**”七个纵队和羊仁安土匪部队“新编第二军”有的在向他们靠拢,有的化整为零,跟我们打游击战。部队不给敌人喘息时间,继续进军。连续作战,三月二十九日我军在彝胞配合下,在小湘岭消灭了胡常彬、羊仁安刚联合整编起来的“川南游击队”,胡常彬自杀,羊仁安被俘;四月一日,在彝族配合下于鸡窑沟最后消灭了包括胡宗南的参谋长罗列和“邓夫人、邓公子”在内的**溃军;直到四月八日陈赓将军的部队在云南宾川歼灭了正逃往境外的顾少杰部,西南军区政委***与司令员**这才向中央发出以下的电报:
“***主席,朱德总司令:
西昌战役于今日结束。共歼灭敌军第五、七两个兵团,第二、三、三十七、六十九、一二四军五个军部,官兵共计一万零二百九十名及大批地方反动武装。解放了西昌地区及其毗邻县城二十一座……”
说到这里,听的人禁不住热情鼓起掌来。廖志高等掌声过后笑笑说:同志们你们鼓掌鼓早了点。我报告上边的情况,意思是提醒大家,这不是讲历史,这是刚过去两三个月的现实。战役结束了,西昌解放了,可是敌人并没肃清。他们有不少躲进深山****。最近趁我们整顿工作的时机,有些已经动起来了,你们很可能会在一个紧张、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我们进的西昌,是个人心惶惶,又穷又乱的城市。几个月来我们最忙着干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安定人心,二是征集粮食。百废待兴,有好多的工作该干还没来得及干。民族工作就是最紧要的一项。此次西昌战役若没有彝族兄弟的帮助、支持,取胜是不可能的,中央这时派你们来慰问他们,实在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最大的援助,我在此向中央派来的同志表示感谢与敬意。
在雅安,我们会给你们创造各种条件,使你们的调查研究工作旗开得胜!
随后的几天,请一些同志专门介绍彝族同胞在解放西昌中所作的贡献。
介绍情况的人讲了不少彝族群众支援部队进军,参加战斗消灭敌人的动人情景,也讲了彝族上层人士所作的贡献。著名人士罗洪英豪起义,主动消灭了溃逃入山的***军队;曲木世民决战前脱离***政府,远离西昌,但一接到人民政府邀请,立即出山为民族团结,西昌解放而奔走;靖边部队的副司令孙子文先生和***立法委员、土司、***立法委员岭光电虽然犹豫的时间长了点,观望的日子长了点,但在关键时刻也先后率部投诚起义,投到人**营,得
到人民欢迎与谅解。
这天上午要开会。吃过早饭,还有段空闲时间,古旺元跟卫生组长胡大夫在旅馆的楼下前厅闲聊。正说得热闹,从门外走来三个人。为首的是位穿着军装的中年干部,另两人装扮却有些特殊。
一位看年纪在六十左右,穿一件旧蓝布长衫,戴一顶瓜皮小帽,留着灰白色八字胡,手里捏着根长长的象牙烟嘴,上边插着英国“555”香烟,说话很少,礼貌周道。
另一位四十多岁,黑脸膛,身材魁梧,穿一身新缝制的干部服,戴一顶新买的干部帽,举止却极斯文,像刚参加革命的中学教师。
一见他们进来,胡大夫跟古旺元赶紧起立点头,穿军装的首长热情地跟他们握手,那两位先生却一齐摘下帽子向古旺元和胡大夫深深鞠了一躬,这意外之举弄得他俩手足无措。
三个人随即走进内院,古旺元跟胡大夫望着他们的背影正猜测是什么人,这时旅馆老板把头从柜房窗口伸出来“咦”了一声,嘴张得老大,一脸的惊诧。
胡大夫看那样子很可笑,便说:“怎么啦,老扳。看到首长有点害怕?”
老板压低声音说:“这位首长倒是常见,为人随和得很,有啥子害怕的。要怕的是那两位哟!”
古旺元好奇地问:“这俩人是谁?”
老板把声音压得更低说:“土皇上。那年纪大的是以前的靖边副司令孙子文,另一位是彝人土司岭光电。”
两人一听,觉得与传闻中的人物完全对不上号,马上怀着极大好奇,跟着走进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