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旺元拿着信到灯市胡同一号,正是午休。传达室人叫他等会再来。他只得在门外闲逛。门口西边,有位四十多岁的人,穿件鹿皮茄克,军装马裤,腰上挂了一大串钥匙。他在摆弄一辆摩托车。踩一下油门,摩托车吐吐地响一阵。再踩一下又吐吐地响一阵,可就是不走。那人出了一头汗,正不知如何是好,见身旁一位小战士在瞧热闹,就笑着说:“小鬼,给我帮帮忙行不?我骑上,你推我走几步它就发动起来了。”古旺元觉得有趣,就答应说:“行。”那人骑上摩托,古旺元推着它走。那车看着又宽又大,推起来却很轻巧。他推得高兴就跑了起来,没跑几步呜的一声发动起来了。车上的人连说:“好,好。”古旺元撒开手,那人一脚支着地对古旺元说:“多谢,麻烦你,没耽误你的事吧。”古旺元说:“没有,我才从南京来,上这剧团来办事,他们午休不办公,我正闲着呢。”那人看了古旺元一眼问:“你从南京来办什么事?”古旺元说:“我是野战军宣传队的,想到地方上来提高业务,听说这里招人……”那人把车又骑回门前,正好院里走出一个人,二十多岁,高鼻子大眼睛,棕色头发,胸脯挺得笔直,活像电影上的苏联军官。车上那人说:“吴峰,你来得正好。这个小八路从南京来报考咱们剧团。你面试一下。看样满机灵。”说完对身后的古旺元说:“这是吴峰同志,你跟他去吧。”
古旺元把介绍信递给吴峰。他随便看了一眼,领他走进后院,来到很大一间客厅。问了问工作简历:当了几年宣传队员?都演过什么戏?然后说:“你在这里准备一下,过一会我们来考试。考试有两项,一是表演,二是口试。”说完吴峰同志就推门走了。
古旺元是老文艺兵,宣传队在上海南京招学员,他参加过招生组,当过监场。现在像个小学生等着被人考,叹了句: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过了有十分
钟,吴峰领着一位四十多岁五十来岁,胖乎乎,懒洋洋的老同志进来。吴峰介绍说:“这是穆歌同志。”穆歌这个名字古旺元知道。他学过一首歌,在“作词”两字后边的名字就是穆歌。赶紧起立敬礼。穆歌点点头,在大沙发上坐下。吴峰把一个剧本递给古旺元,指指画了红线的两段说:“你先看两遍,然后把这两段台词朗诵一下。”古旺元看看,那是个苏联剧本。叫《莫斯科性格》。这剧本他虽头一次见,但他演过苏联话剧《前线》和《俄罗斯人》。虽然只演个勤务兵,但全剧的台词他都听惯背熟了,还故意学过两位主角的台词念法。他看了两遍剧本说:“我准备好了。”吴峰说:“好,开始朗诵。”
古旺元按《前线》主角的说词方法,朗诵了一遍。
吴峰和穆歌小声嘀咕了几句。又对古旺元说:“现在作小品。你记得放在抽屉里一份重要文件,现在要用它却找不到了。你急得要命,正着急时发现它已揣进大衣口袋里了……”
吴峰说得很认真,可古旺元听了直想笑。他们考别人时也出过这道题,不同的只是要到箱中找钱不是到抽屉里找文件。天下这么大,人生琐事如此多,难得艺术家们的注意点竟如此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