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颠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 > §6.“伪需求”分析

§6.“伪需求”分析

存在但价值不高的需求

以“听书”业务为例。听书,也就是把纸书变成有声书,把用眼睛看书变成用耳朵听书。这个业务至少从21世纪初就有了。因为我在1999年写的一本叫做《一个外企经理的管理札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就被一个叫做“听世界”的听书网站盗版了去,也没跟本人打个招呼,就找了一个电台播音员,把我的书录了音,在网上卖。卖的方式是按章节收钱,貌似一本书听下来也要花个百八十块,比在新华书店买本书还贵。

现在网上听书就很容易了,有各种方式。

但是听书这个业务到今天也没有变成一个大生意。究其原因,是这个用户群(客户群)需求本身存在的问题。

听书很多人喜欢,但是有多少人愿意为听书付费呢?就“最愿意”听书的群体来说,开车的司机,退休的老人可能是最大的群体,应该说足够大了,但是司机这个群体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呢?给他推销汽油么?老人呢?买个听书机?这事儿俺干过,貌似并不是太受欢迎,因为老人家可以在电脑、Pad、手机上照样听。

所以,听书的需求是存在的,但是对于生意来说,就是个“伪需求”。除非你能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能够把这个需求变成商业价值。

存在但还不到时候的需求

我自己曾经创业做过一间“大数据”公司。这间公司成立在2011年,那个时候,“大数据”的概念还没有出现。

之所以决定创建这么一个企业,是因为在2010年,我在一家做国产数据库的企业做了一年的CEO。这间公司的一个核心产品是“分析型数据库”,技术上叫做“列存数据库”。说白了,就是关系数据库中的二维表在磁盘上的存储以前是按“行”的,一行叫做一个“记录”,这对于事务处理非常有好处,比如你去银行取钱,工作人员只要敲进去你的名字,你的全部信息就可以从磁盘上调出来。这个叫做“行相关”。但是如果做数据分析就不是行相关而是“列相关”的。比如说,你要知道“20岁到30岁、女性、大学毕业以上、存款在10万到20万之间”的群体过去三个月的取款状况,你就需要从数据表中把“年龄、性别、学历、存款额”调出来比较。而在计算机系

统中,从外接的硬盘到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是一个瓶颈,从前的办法是在做分析的时候把一张表全部调进内存,在内存中抽取需要的数据,但是列存数据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好了,俺本人是学数据库的,1985年的硕士,不在这儿显摆了。

这个产品出来后,在***国宾馆做了开了很有用声势的发布会,市场反映强烈。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雷声挺大,雨点很小。走访客户才发现其中的原因。数据库本身的职能有两种:数据的存取和管理。所以不管是行存还是列存,都是围绕着这两项展开的。客户如果想做分析,中间还缺一个东西:数据分析工具。

而我创业的公司就是做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的。

公司刚成立,就遇到大数据浪潮,我以为机会来了。但是事实是,数据分析尤其是数据挖掘(两者的区别就不在这里说了)的需求远远没有想象的强烈。我们接触了很多的“项目”,也做了很多的收不到钱的“POC”(Proof of cept),但是能收到钱的项目微乎其微。比较起来我们还算好的,一个更大的,据说拿了大几千万投资的做数据分析企业在2012、2013年做了上千个POC,实际业务收入却少得可怜。

什么原因呢?太早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