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B2B业务中,用户和客户通常是一群人。在业务上,可以把他们划分成两类:一类,叫做“价值”(Value)客户,一类,叫做“量”(Volume)客户。因此产生的不同的玩儿法,就叫做Value Play和Volume Play。而前一种业务叫做Value Business,后一种叫做Volume Business。
所谓“值”,也就是要看每单个客户对你的销售额和利润的贡献量。这样的客户通常称为“大客户”(Major At)。有的企业总共就那么一两个大客户,比如当年做银行或者电信业务的,做得好,就吃上十年八年。大客户玩儿的好的,IBM算是一个,曾经有过一个统计,IBM千亿美金的业务收入中超过60%来自于全球几百个客户。所以,IBM有一个部门叫做“Ied At”,不知道翻译成“集成客户”是不是恰当,这个部门在公司里可能是人数最少的部门,但是地位那是相当的高。这个部门中的每一个“客户经理”只负责一个客户,而这个客户经理必须是副总裁(VP)级别。就算你是VP,你也不一定能当上这个客户经理,还要经过遴选,并且要经过几周的培训才能上岗。我在IBM的几个直接上司中就有两个干过这活儿,他们每个人带领一个四五十人的队伍,而只管一个客户,他们俩管的客户,一个叫华为,一个叫中国工商银行。这个队伍就是一个小型的服务公司,对客户的需求基本上是谁叫随到,无微不至。他们的业务目标就是,一,保证客户每年的订货量;二,争取该客户的订货量每年增加;三,保证该客户的业务不被竞争对手挖墙脚甚至夺走。
价值客户是公司的核心财产。很多创业公司之所以能够生存成长,就是因为有那么一两个两三个大客户。从收入的角度而言,大客户的特点一个是大,当然这个大是相对的,对小公司来说可能是一年几百万,对象IBM这样的大公司来说,一年就是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第二个特点是长期性,因为一个好的大客户都是通过长期的培养形成的,所以,不管是从产品、服务的依赖和两个公司的人员之间的了解和“友好”程度,大客户都不是一锤子买卖,一锤子买卖的可能够大,但不够长。IBM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N多年前,印度电信业起步的阶段,一个不大点的公司,因为不太懂计算机以及软件、信息这类玩意儿,就把
自己的所有相关业务包给了IBM,那个时候,IBM每年从这个公司获得大概几百万美元的营业额,几十万的利润,随着电信业的发展,这个公司壮大起来,到了后来,就是我在IBM工作的时候,这个公司每年给IBM的业务贡献就上亿美金了!当然,第三个特点就是战略性,因为这样的客户是丢不得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队伍提供服务,一个副总裁级的人物去做客户经理的原因。几乎是要做到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量”客户就不一样。对于厂家来说,这类客户求得是“量”,而不是很关心一个客户贡献多少,因此,所谓的Volume Play就是不同的玩儿法。
首先,获得这样的客户的方法不是销售驱动(Sa*** Driven),而是市场驱动(Marketing Driven)。两者的区别在于,销售驱动是靠“推”(Push),要派销售人员登门造访,舌灿莲花,介绍我家的产品如何如何好,我们公司如何如何牛,推动潜在客户变成真实客户,真实客户变成回头客。而市场驱动则是通过大量的市场宣传手段,让潜在客户知道我的产品如何如何好,我的公司如何如何牛,从而对我的产品感兴趣,然后找上门来买我的产品。
对“量”客户而言,厂家的商品通常都是通过中间渠道卖出去的。所以,和大客户不同,厂家不跟最终用户打交道,因此也就不会和最终用户讨价还价而只跟中间环节讨价还价,最后的“零售价”是标准的。
因为“量”客户的特点,厂家不关心每一个个体用户(客户)的需求而只是关心群体需求。就算是你要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也要把握住一定的“度”,不然你就会陷入一个拔不出来的泥潭。
IBM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其企业基因早就形成。这种基因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IBM不会做量客户。因为他们获取客户、管理客户和服务客户的经验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大客户,所以,到IBM庆祝100年生日的时候(2011年),他们对待一个3000美元的客户的管理方式和3000万美元的客户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种基因导致了IBM在个人市场上无法立足,甚至在中小企业市场上也很难立足,OS2的失败、PC业务的出售、X系列服务器业务的出售充分说明这一点。从战略上看,这一点也会成为IBM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关注C端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