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一有事就躲在奶奶身后——“庇护”不能让孩子成长
很多家庭中,爸爸妈妈都要为了养家而辛勤工作,孩子无人看管,便只能交由家中长辈来带。即便是工作没那么忙,没有经验的新手父母为了保险起见也会请老人来一边帮忙一边传授经验。
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在3岁前,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将是和老人在一起的,也将接受老人给予他的各种教育。虽然不能说所有老人的教育都是有问题的,但相比较现在的教育方法,很多老人采取的他们认知中的“传统方法”,却也并不能算作正确的,错误的教育方法往往会让孩子变得有些“无法无天”。
老人们对于隔辈人都是很疼爱的,看着自己的第三代,他们往往会表现得比对自己亲生子女还重视。再加上现在的生活条件明显比过去要好很多,老人们会发现有更多可以用来哄孩子的事物。疼爱之心再加上物质条件充沛,孩子就如同进入了被完全宠爱的保护圈,享受呵护备至,也享受唯他独尊。
可是这样的做法时间一长,问题就会出现了:因为被老人宠得太过分,孩子会变得“狡猾”起来。平时不管与谁一起玩闹,都会显得很没有分寸,即便是对长辈也毫不在意,没大没小不说,还总显得很“霸王”,任何人都不能违逆他。而一旦他闹出了问题,就会立刻躲到老人的身后,摆出一副“与我无关”的样子来。老人在这时候也多半都会护着他,帮他避掉我们或其他人的指责训斥,甚至不惜自己将他的过错揽过来。对老人我们自然不能有微词,可放任孩子在老人背后对我们做鬼脸、逃避责任,也同样是不行的。这可怎么办?
有位妈妈也有这样的疑虑,平时儿子在家时,都是姥姥看着的。姥姥对于儿子不小心磕了碰了的情况很在意。每次儿子被撞到了,只要他一哭,姥姥就抱着他说:“谁撞了我们宝宝啦?姥姥给你
打他!”一边说,还一边伸手打桌子、墙之类的东西几下。
妈妈一直觉得这样做很不好,可是姥姥却很坚持。
直到有一天,儿子在外面打了别的孩子,只因为那个孩子不小心撞倒了他,他就毫不犹豫地伸手上去,边打边说:“你撞了宝宝了,打你!”
妈妈很生气,给那个孩子的妈妈道了歉,接着就把儿子带回家,刚想要教训他,可他却躲到了姥姥身后。姥姥拦着妈妈不让训斥,还说“孩子不能被人欺负,欺负了打回去也没什么”。孩子仗着有姥姥撑腰,毫不畏惧妈妈的教训。
老人对孩子都很疼爱,这份心没错,但方法却用错了。只是一味地宠,并不能换来孩子的成长,孩子学不会承担,只知道躲避和仗势欺人,这并不利于他健康人格的发展。而且,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了老人的宠爱,没有老人帮忙他什么都做不了,老人也只能宠爱他一人,可老人一旦不在他身边了,他就会表现得懦弱且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