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实现自己当下的某种需要
撒谎是很多人都不能接受的一种行为,不够诚实意味着不能被信任,谎话连篇当然也就无法获得周围人的好感。作为妈妈自然也是很忌讳孩子撒谎这种行为,一想到小小年纪的孩子就用不真切的事实来进行欺骗,很多妈妈是绝对不能忍受的。可是孩子撒谎的行为,真的是成人所理解的那个“撒谎”吗?
一位爸爸给3岁的孩子买来一罐糖豆,妈妈怕孩子吃多了会影响正常吃饭,也怕会导致蛀牙,便对孩子说:“每次只能吃一粒,多了就不让吃了。”
孩子点点头。
可很快,妈妈发现孩子才没有一次只吃一粒,有时候是一次三粒,有时候还更多。
妈妈有些生气,问孩子:“妈妈让你每次吃几粒?”
“一粒。”孩子回答。
“那你吃了多少?”妈妈严肃地问。
孩子却回答:“一粒嘛。”
妈妈惊讶极了。孩子说得很认真,但他嘴里那若隐若现的两粒糖豆还真是“出卖”了他。随即妈妈就有些生气了,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居然就开始撒谎了,这不是什么好现象,以后要和爸爸一起好好教育孩子一下。
这个孩子为什么撒谎?因为他想要能多品尝一下糖豆那让他感到愉悦的味道,可妈妈已经给他定了规矩,一次只能吃一颗,那么为了满足自己的感受,他便扭曲了事实,这一切都不过是出于他自己的需要。
我们一直习惯性认为,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也都知道“童言无忌”,知道他会毫不犹豫地将事实表达出来,要不然也就不会有敢于揭露“皇帝的新装”的孩子存在了。但事实上,孩子的确会撒谎。
孩子的撒谎,其实并不是他有心想要欺骗谁,他甚至可能都不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只不过他内心的目的却很明确,就是要实现自己当下的需要。显然这种程度的“撒谎”,与道德无关。孩子的经验和记忆有
限,对事物的阐述肯定会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只是孩子为了博取我们的关注或者夸奖、喜欢而“捏造的事实”。同时,为了能实现他自己的目的,孩子也会不顾事实的真相,比如他会用“是猫咪打翻了水瓶”这种谎话,来保护自己不受指责。
也就是说,很小的孩子并不能很明确地区分事实与谎言,所以他也就不会知道说谎是不能被容忍的事情。但随着成长,孩子如果依旧对说谎习以为常的话,绝不是什么好的发展趋势,所以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这样一些建议。
不要总是提醒孩子“好孩子不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