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3岁看大”蕴藏着孩子成长的大秘密
大多数孩子在3岁左右,便进入了人生第一个反抗期,即人们都非常熟知的“叛逆期”。但事实上,所谓的“叛逆期”,是从成年人角度出发的一种感觉式定义,是父母感觉孩子对自己的教育有“对抗”的举动,认为他变得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所以就认为孩子开始“叛逆”了。虽然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会让人头疼,但这也是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特殊阶段。而经历过叛逆期后,孩子大都会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中国有句古话,叫“3岁看大,7岁看老”,意思是说,从一个孩子小时候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他长大后会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绝不是空谈,而是千百年来的智慧总结。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蒙台梭利所表达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所熟知的“3岁看大”。
如今,科学研究也表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3岁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3岁左右的状态,往往就能反映他未来成长甚至一生的状态。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进行了一项研究。在1980年时,他与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一起,对1000名3岁的孩子进行了面试,并根据结果将其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以及坐立不安五大类。
等到2003年,这些孩子已经26岁了,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约谈了他们,并对他们的朋友和亲人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整理出来了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每一个类别的孩子,其成年后的表现一如当初卡斯比对他们的分类;其成年后的性格,也很贴切地表现出了其自身的分类。最终,卡斯比得出结论:3岁孩子的言行,可以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
有了真实的实验数据作依据,我们想必也会更为笃定“3岁看大”的科学性。可是,有一件事却需要我们弄清楚,“3岁看大”这个结论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
3岁
看大,并不是单纯指孩子3岁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要想在3岁这个年龄看出孩子到底怎样,其实就意味着在孩子出生后的3年时间里,看他是怎样一天一天成长起来的,看他的行为习惯是怎样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也就是说,看的是他的一个综合表现。
由此可见,对于孩子“3岁看大”,再说得仔细一点,孩子是“前三年看大”,不仅是看孩子的表现,更是看我们有没有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他的成长。
每个孩子刚出生时,尽管可能会存在天生的性格差异,但这个时候的差异都并不那么明显,关键就看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我们都是如何进行引导教育的。如果引导得好,孩子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的机会,自然也就能具备探索精神,能表现得开朗大方,也会具备一个良好的性格;可相反地,如果引导得不好,孩子就会利用这三年时间,“培养”出各种各样的坏毛病,也会把自己的性格“磨炼”得令人头疼不已。
显然,我们说孩子“3岁看大”,并不能将他3岁的表现说成是他自己造成的,他的表现与我们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