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滕文公上》里,有一句话:“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什百,或相千万。”这“什”、“百”、“千”、“万”四个字,是中国人对于数量十进位的表达方法。但在英语中,有“十”、“百”、“千”,而无“万”的词语,他们使用组合词“十千”,即相当于中国字“万”的意思了。这自然是各个民族,在其语言形成过程中的产物,无所谓高低之分。不过,假如要让英国人说“十一万”,他们就得说“一百一十个千”,不免要罗嗦一点了。
所以,汉字中的这个“万”,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巨大无朋的数量概念。而将“千”和“万”连在一起,则更是臻于极顶的数字。唐代杜牧在《晚晴赋》里写过:“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诗人认为“千万”这个概念,是无法加以形容的数量了。
因此,当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其年产量达到千万吨的水平,我想,不仅在海洋石油人的心目中,还包括所有关心海洋石油事业的人,欣喜祝贺之余,都会生出诗人杜牧的感慨,从茫茫海底打出这一千万吨石油,如此庞大的能源,对于国家的贡献来说,真是不知该怎样来描述和表达了。
当我初初接触海洋石油,了解他们在急风险浪之中,为祖国找寻石油的历程,我忽然悟到我国的一句古老成语:“大海捞针”,显然就是为他们这支队伍准备的。无论找到油和取出油都需要呕心沥血、殚思竭虑的努力,百折不回、前赴后继的勇气,在大海中捞一滴油和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几乎同样艰难。现在,奋斗十年,产量千万,可以说是中国海洋石油人,用心血换来的丰硕成果。
这“千万”二字,看来笔划不多,却犹如巨椽之笔,写出了中国海洋石油人的浩伟之气。从当年他们乘小舢板,在南海上第一次钻出的几公斤原油开始,此后,走过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就奔着这个“千万”的目标而来。无论什么样的挫折、困难、风险、失败,也挡不住他们的脚步。数万员工,夜以继日、孜孜不息、锲而不舍,终于在环中国海的偌大水面上,星罗棋布地矗立起高耸入云的井塔,像硕大的惊叹号,向世人展示中国海洋石油人的雄姿。十年磨剑,霜刃铸就,达到今天万紫千红的“千万”局面,难道不值得为之讴歌,为之赞颂嘛!
在这收获的金秋季节,我们大家祝贺这第一个“千万”之际,那么,“剑花秋莲光出匣”,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更光辉的前景,更成功的未来,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