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陈瑛奏诸臣逆天命,效死建文君,请行追戮,亦首及升云。
又都给事中龚泰,义乌人。由乡荐起家。查王入金川I门,秦被缚,以非奸党释,不杀。自投城下死。
程本立,字原道,崇德人, 洪武中,旌孝子,太祖尝谓之曰,“学者争务科举,以穷经为名而无实学。子质近厚,当志圣贤之学。"本立益自力。闻金华朱克修得朱喜之传于许谦,往从之游。举明经、秀才,除素府引礼舍人,赐格币、鞍马。母忧去官,服除,补周府礼官,从王之开封。二十年泰讲卡史 征入翰林,预修《太祖实录》,迁右佥都御史。 建文三年坐失陪祀,贬官,仍留类修。《太祖实录》成,出为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自缢死。
时御史古田林英亦在广德募兵,知事无济,再拜自经。妻宋氏下狱,亦自尽死。
户部侍郎死者有郭任、卢遍;礼部侍郎死者有黄魁;御史不屈死者有诸城谢升、聊城丁志方;给事中死者则有陈继之、韩永、叶福三人。
台州有樵夫,日负薪入市,口不贰价,闻燕王即帝位,恸哭投东湖死。而温州乐清亦有樵夫,闻京师陷,号倾投于水。二樵皆逸其名。
除此之外曾凤解,陈思紧,王瑚等同样殉国。)
好,没死也可以,没死也不一定不是忠臣,经常被拿来方孝孺相提并论的齐泰,黄子澄也没有选择殉国。
他们都被朱允炆派去南方招募乡勇继续对抗燕军,这两人的部分朋友学生以及方孝孺的一些朋友学生也在征兵继续抵抗。
只不过可惜的是朱允炆和建文朝廷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从始至终都一首深得民心,齐泰、黄子澄以及其他继续反抗的人都被燕军的小股骑兵轻松击溃,首领被生擒,但是这部分人里还是没有方孝孺。
也就是说方孝孺这个建文朝廷,朱允炆最大的忠臣既没有自杀殉国,追随朱允炆而去,也没有参与守城,南京城破之后他也没有保卫皇帝突围,没有继续对抗燕军,对抗朱棣,那他什么都没做,他去哪里了呢?
他跑回家,躲了起来,最后是被燕军士兵在家中搜出来生擒的。
好,果然不愧是明朝早期的文人种子,和明朝末期的众正盈朝当真是一脉相承,头皮痒,水太凉,根子原来在这。
这文人种子真不是吹啊,不仅把文人风骨传下去了,还发扬光大了。方孝孺内斗不肯死,东林党外敌还是不肯死,好好好。
最后方孝孺是在朱棣登基之后的第八天,也就是南京城破的第十一天之后被朱棣首接下令处决了,期间朱棣和他几乎毫无交集。
但是在明朝中期的成化弘治时期开始,由宋端仪开始的部分文人,对方孝孺的故事进行了加工,导致方孝孺的故事出现不同的版本。】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成化到弘治时期明朝的皇权己经衰弱了不少,文人文官集团己经有尾大不掉,势压皇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