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对以朱允炆为首的南京大明朝廷的战略转变判断的十分准确:杨文本身的主要任务就不是和燕军交战,而是劫掠燕军控制区域的人口,打击朱棣的持续作战能力,降低燕军的作战潜力,以及尽量拖延燕军下一次大规模南下进攻的速度。
因为现在何福盛庸率领德州明军和平安、吴杰、陈晖率领的真定明军先后在野战中惨败于燕军,损失惨重,而且粮草辎重,器械军资也损失了很多,德州和真定之间的缺口目前来看只靠这两股明军的话短时间内是无法填补的。
而且朱棣虽然因为房昭、杨文率军对燕军控制区域的劫掠选择了撤军,但是燕军的游骑兵还是经常活跃在在这里,远至馆陶甚至是河南北部,破坏德州明军河真定明军背后两条主要补给运输线路和兵站。
在这种情况下这两股明军想要恢复实力都需要一段时间。
更不用说还要匀出兵力和物力在真定和德州之间构筑建立一个可以独立在短时间内抵抗燕军的第三个明军驻地。
这片地区人口稀少,更是几乎没有什么城池,比如献县乃至邯郸附近,要么压根就没有什么城墙,要么也只是有一点土墙。
而且朱允炆也知道现在辽东明军的主力己经被调走,他现在麾下的士兵大都是刚刚补充的新兵。
所以杨文的任务被就不是攻克永平遵化等燕军控制的城池,而是每当燕军主力离开,他就深入燕军控制区域,劫掠人口。
于是没有和刘江率领的燕军硬碰硬,退回了山海关一带,打算等着刘江率领的燕军撤退了就再次去围困永平,牵制燕军。
而刘江按照朱棣的吩咐,解围永平之后假装退兵回北平,走出几十里地之后偃旗息鼓隐蔽下来,等到了晚上连夜急行军秘密的从西门进入永平城内驻守。
果然,杨文很快就带着辽东明军再次从两翼快速出击,包围永平,然后向着燕军控制区域的深处快速前进,展开劫掠。
南部的辽东明军深入到昌黎县以西,远至唐山一带。
刘江等燕军将领看准时机率领着燕军如猛虎下山般快速从永平城内杀出截断了南部辽东明军的退路,把他们包围在了海边。
这些辽东明军无处可逃,但是在一番交战之后也无法冲破燕军的包围,被燕军斩杀上千人,俘获战马数百匹,不得不全军投降了燕军。
这里投降的辽东明军足足有上万人,以王雄为首的各级都指挥,指挥,千户等中高级将领军官就有七十一人。
朱棣知道后亲自写了一封信快马送到永平,交给王雄:大意是奸臣当道,屠戮诸王,我起兵只是为了诛杀奸臣,安定社稷。
每次战胜俘虏你们这些明军将士,都念及你们是随着太祖时的老将,现在来对付我也只是被奸臣逼迫,情不得己,所以我之前都放了你们。
奸臣恨的也只是我朱棣一个人罢了,你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劫掠百姓,对他们施以酷刑?
你们做出这样的事,就算我不处置你们,上天也不会放过你们,你们就不怕吗?!
上谕雄等曰:“汝归谕杨文,奸臣乱朝纲,坏祖法,屠戮诸王,将危宗社。
我之举兵为诛奸臣,救祸难,保全骨肉以安天下。
每战胜所获将士念其皆皇考旧人,今为奸恶驱迫而来,非其得己,故悉放遣之。
夫奸臣所恶惟予一人,百姓男女耆老婴儿何罪,淫刑惨酷人不忍闻,天有显道,善恶之应捷于影响,汝不有人祸,必有天刑,汝能无惧乎?出自《明实录》太宗实录。
将信给王雄他们之后让刘江给这些明军将领粮食酒肉,表示你们多年抵御北元,有功于国家,将这些人悉数放回遣散。
王雄等七十一名将领和士兵都羞愧不己并且对朱棣感激涕零,回到了辽东。
之后杨文就发现麾下的将领士兵不再听从指挥了,他们表示跟着你一起打蒙古人,防备北元没问题。
但是再去进攻燕王,自相残杀,好点的就因为杨文的身份能力战功去进攻燕军,但是出工不出力,差一点的就首接投奔朱棣了。】
〈这也是以朱允炆为首的南京大明朝廷为什么不派水军的原因。前期在他们看来不需要,毕竟只靠步兵骑兵就能消灭朱棣。
现在则是不敢,水师要镇守江淮,而且怕被朱棣打败,输了逃跑都没法跑〉
〈山西和辽东,一路打一路抚,真是太绝了〉
〈这番话不仅是有理有义,而且就是站在帝王的格局视角劝解臣下迷途知返,杨文现在估计恨难受吧,打又打不过,道理也不占。〉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唐,贞观
李世民看着天幕中朱棣的所作所为,满脸赞同,十分的欣赏:“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下方的大臣对着李世民行了一礼:“陛下圣明!”
李世民示意他们起来,很是谦逊:“诸卿共勉。”
李承乾看着这和谐的一幕,面无表情,只是继续看着天幕。
长孙皇后率先注意到这一点,心中无奈的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