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我刷视频通古代,各朝破防 > 第五十七章 东昌之战 中,以及毋使朕负杀叔之名?

第五十七章 东昌之战 中,以及毋使朕负杀叔之名?

明,洪武

朱元璋、朱标、马皇后还有以淮西勋贵为首的武将都看着朱棣。

朱元璋、朱标目光复杂;

马皇后的眼神中带着心疼;

淮西勋贵中如徐达、傅友德等人目光都是比较欣慰的;

只不过徐达的目光中欣慰更多但又比较隐晦,心里想着是不是要找个时机把陈亨调动到京城。

何福此时功绩不多,站在后方,看向朱棣,心中感慨,日后自己输给燕王殿下真不丢人啊。

只有一些南方文官在心底有些不屑,觉得这只是朱棣在装腔作势收买人心而己,朱棣如此做派,半点不及太子以及日后的建文陛下。

朱棣虽然被天幕夸赞,大殿中也大都欣赏的看着他,但朱棣此时心中却少见的有些慌乱,好似将要失去什么东西一样。

朱棣的目光看向北方,看向关外。

他身上缠绕的小龙一阵游动,龙首对着朱棣的耳朵,发出小声吟啸,好似在安慰他,除朱棣之外的人都什么都没有听见,一切恍若幻觉。

遥远的北方,一个年轻人从关外的北元来到了曾经的元大都,在这里转了一圈之后,起身南下,向着南京前进。

(张玉原本在北元,洪武十八年主动南下,带着儿子张辅归附明朝。)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朱棣和朱高煦率领的燕军精锐骑兵对着整个明军军阵的迂回侧后袭击,只是调动了明军的右翼,中军和前军差不多纹丝未动。

他们准备了强有力的强攻劲弩,洪武铁炮和大量的火铳,由何福带来的精锐边军负责在前作战掩护,在中军和前军对着燕军的主力严阵以待。

而此时坐镇燕军中军的张玉对于整个战场的判断出现了失误,而编修《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史料的文人们再次表现出了自己对军阵,战争的无知。

《明史纪事本末》上记载张玉看到朱棣被明军团团包围,陷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所以率军奋勇的冲入了明军的军阵,想要解救朱棣。

但是张玉自己反而也陷入了明军的围困之中,而朱棣靠着朱允炆那道完全不存在的毋使朕负杀叔之名的诏书,让明军不敢对朱棣下手,朱棣借此跑了出去,而张玉自然是没办法就被明军斩杀了。

其实这是靖难之役中最著名的一个谣言,这个说法最初是出自松江府人王圻编撰的《续文献通考》中的一段话,这本书是《文献通考》的续编。

但王圻是明朝嘉靖年间出生的人,距离靖难己经至少有一百二十年多了,而且这本书是王圻在明朝万历年间写的,这个时候距离靖难己经至少有一百七十多年了。

然后这段话被《皇明经世文编》摘录进去,而《皇明经世文编》的编修之人一共二十西人,全都是明末时期的松江府人。

《皇明经世文编》中收录了一篇杭州学监的《为垦举禋祀惇重典以光圣孝以慰羣情疏》,这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建文命将北征,辄戒曰:毋使朕负杀叔之名,此一念也,天地鬼神鉴之。

而这篇文章是用来劝皇帝要搞好祭祀活动,重视典章礼仪,好让君子们的群情得到宽慰。

结果这种文章中竟然记载了朱允炆派遣将领北征时要考虑天地鬼神,不要伤害叔叔的事情。

而且这说法也是没头没尾的,派将北征,派的是谁啊?

另外《皇明经世文编》这本书是在崇祯十一年的二月开始编修的,在十一月就修完了,可以说是极为的仓促。

可偏偏这种看一眼就知道是假的的说法,竟然被清代编修《明史》的那群人给编入了《明史》,变成了正史。

要知道一点,朱允炆在得知朱棣起兵靖难之后立刻在宗庙中把朱棣除名了,这个时候朱棣的身份对大明朝廷一方来说是燕逆,而不是朱元璋的儿子,朱允炆的叔叔。

实际上当时的朱棣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罢了。

在靖难之役过程中,朱允炆派遣的征讨朱棣的将领中有不少只差一点就弄死朱棣了。

比如瞿能,平安手持马朔几次接近捅到朱棣后背;瞿能的三儿子一箭正中朱棣头盔;明军蒙古勇士火耳灰持长矛拼命冲杀朱棣。

而且明军燕军双方大战十几万数十万人的规模,而且战争中明军还使用了大量的洪武铁炮、火铳、强攻劲弩来对付朱棣和他麾下的燕军,指定不攻击某个人怎么可能呢?】

〈文人写战争都是一团乱,除了本身他们就不了解战争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文人对军事的不屑一顾。〉

〈想想也知道不可能啊,朱允炆自登基之后就巴不得朱棣这个西叔快点死一死,不然一开始为什么要那么逼迫朱棣,一点活路都不给朱棣留?很明显朱允炆一开始就是奔着朱棣全家的命去的。〉

〈就算是真的也没有用啊,战场之上杀红了眼谁还管你是什么身份啊,不少士兵反而会因为敌人的身份越大越兴奋,甚至可能敌我都分不出来,而且靖难之中还有很多的夜战,那就更不好分辨了。〉

〈朱允炆一年弄了五个藩王,都是亲叔叔!

那个时候怎么不说毋使朕负杀叔之名啊!

湘王朱柏被逼得全家自焚,都绝后了 结果朱允炆还给了他一个恶谥,前面都逼死多少个了,突然就开始发善心了?这也太假了啊!〉

〈就算真有这说法,朱允炆的意思也是对将领们说:“燕王我不能杀,你们也别让我颁布杀叔叔的诏书。所以由你们动手,你们可一定要帮我杀了他啊!

乱军中杀了朱棣就好,不要俘虏回来让我下圣旨杀他,总之杀朱棣这件事别让我担,你们都自觉点!〉

〈说实话,朱棣作战这么喜欢身先士卒,这么多场战役都没被杀掉甚至什么大伤重伤都没有除了自身足够勇猛之外,运气确实也不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