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陕北民歌艺术初探 > 第50章完结

第50章完结

挨头子受背兴;

看你做的个甚?

真是一个呀,

丧呀丧门星! 干活中不小心打烂一只水瓮,本是件寻常的、可以理解的小事。?幻.想-姬, \耕+薪,最_全*作者正是从这生活的寻常小事入手,把两种人置于“打烂瓮”这同一事件中,用“掌柜的”对这件小事的两种态度形成对比。在这里,作者并没有出面评判,没有下结论,然而读者听者的理性和情绪已被这活生生的事实所冲击,所激愤。这种激愤才是最有力的评判。一只水瓮尚且如此,其他更可想而知了。这就是对比法的独到之处,它以客观的面目出现,而往往能引发读者听者的主观思维和情绪,引发审美活动。

这首歌的对比并未就此而止。接下来,一比到底:“三月里,三月整,三月半头过清明。掌柜的家里吃煎饼,我长工端个苦菜盆”。“五月里……,五月的天气晒死人。掌柜的在家里还嫌热,麦地里晒死我长工”,“十月里,天气寒,西北风刮的人打战战。掌柜的穿夹又挂棉,可怜我长工抖一身单”。……从春到冬,从衣食到住行,无不有对比。?k*s·y/x\s^w′.*c!o*m_全歌通过鲜明的对比,全面地描写了上下两种人的生活,抒发了长工的悲愤凄苦之情,既概括又精练,形象生动,很适合民歌的特点。

这就是行为对比。

性格对比,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行为对比有某些相似之处。因为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行为来表现的。这里的区别是,上面所说的“行为对比”并不一定能起到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上面列举的《揽工调》便是一例。性格对比的特点,在于通过人物的行为、动作、语言、思想情绪等方面的对比,达到揭示人物性格的目的。

如《公公烧媳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就是用一种隐晦的手法将公公和媳妇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了对比:

正月里来是新年,

我给那公公来拜年。

手提银壶四两酒,

我给公公磕了个头。

这是刻画“媳妇”的。作者通过她给公公拜年、默默地斟酒、老老实实地磕头几个动作,把她老实、怯弱、寡言的性格揭示出来了。,j+c\h.h-h′h?..c¨o,m*第二段,作者马上改变了描述角度,将镜头对准了受人敬重的公公:

二月里来龙抬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