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陕北民歌艺术初探 > 第45章完结

第45章完结

① 可心,即称心如意。汉,陕北对丈夫的俗称。

牛不吃草尾巴摇,

自幼儿就不爱个二道毛。

骑马不骑三条腿,

交朋友不交洋烟鬼。

“牛不吃草尾巴摇”是用来比喻“二道毛”的,而“二道毛”又是用来比喻不务正业的男子的,这个比喻就十分曲折了。第二段,用三条腿的马来比喻洋烟鬼;三条腿的马是走不好路的,走起来也是东倒西歪;洋烟鬼无神无力,走路连腿都拉不动,不正象那空有躯体、无所作为的三条腿的马儿?两段连起来,前面的“二道毛”,不也是指洋烟鬼么?

这些比喻,正是刘勰所说的那个“拟容比心”。作者不但抓住了喻、本体外貌、外形的特征,并突出了其精神实质,做到了形神两方面的完全统一,因而比得形象,比得有味,迁回曲折,含意深刻。

陕北民歌中的兴体也不仅仅限于过去的“加强语势”、“引起下文”了,除了用它来描摹形态,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抒发情感外,还用于交待。如“对面价沟里牛喝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上句的兴就十分重要;“对面价沟里”,说明歌者“我”是站在沟这面的,隔沟相望;“牛喝水”,是景物描写,也是时间的交待,陕北饮牛时间,一般是在傍晚放牛归来时分。这一个兴,不但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山村的生活画面,渲染了一个清幽安静的气氛,同时也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交待清楚了。后面那个“横山游击队”从远处进入这幽静的画面,就显得十分自然,诗情画意也浓了。

另如“前沟里的糜子后沟里的谷,哪达想起哪达哭”两句,兴所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其一,交待地点,在野外的一个山沟地边。其二,交待时间,时间自然是夏末到秋季这一段。其三,“前沟”、“后沟”是与“哪达”相呼应的,从字面上理解,可

以解释为“前沟里哭,后沟里也哭”,实指主人公哭了许久,许多次,并不单指“前沟”和“后沟”两处。其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其四,显然是这位妇女触景生情了,看到什么景,什么物,都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对丈夫的思念。究竟她回忆起了与丈夫的什么往事?读者可以自己去想象了。看,一个兴句,就起了这多方面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五十里路上来看妹妹”——兴中叙事、交待,这个人走了五十里路,爬山涉水,来看情人。“四股子鞭子一哇声,只见黄尘不见人”——描写与交待,说明这并非单骑,而是马车;并非一人,而是车多、人多,走得又快,所以才扬起了路上的黄尘。与下句连接,描写了一个离别的过程和情景,并具有浓烈的悲伤情味。“长枪短枪马拐子枪,跟上我那红军哥哥上南梁”,前句是兴,也是描写,只点出了三种枪,给我们的却是一个有长有短、参差不齐的枪的森林,将游击队那宏大英武的队伍阵容描画出来了,将陕北人民对革命的宏大气魄和坚定的信念表现出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