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是怎样刻画出了这些人物的呢?
先从这些人物的外形刻画说起吧。陕北民歌很善于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往往以速写的方式,三笔两笔便将一个人物的肖像勾勒出来。如信天游里的一段:“羊肚子手巾脖子上围,不是个哥哥他是谁?”完全是一个地道的陕北青年农民的形象;《干大》中“别的工作他看不下,眼前里一盏洋烟灯”两句,把一个好逸恶劳的老二流子的形象推到了我们面前;《公公烧媳妇》中一段对“公公”外形的描写:“长袍短褂黑腰带,烧媳妇的毡帽头上戴”,从这个打扮上,可以让人一眼看出这不是个一般农民,而是一个富裕户的老掌柜——人物身份出来了。后面一段描写媳妇在院里簸簸箕:“风打围裙的溜溜转,爱的个公公牙啮转①”,不但展示出媳妇的动作形象,而且用“牙啮转”三个字,形象地勾勒出了公公的下流嘴脸。即使是一些“说理”性的歌子,也都很注意给人以形象感受。如《女娃抽大烟》,讲的是抽大烟的危害,其中一段是:“大烟本是害,杀人更比钢刀快,白格生生脸脸抽成个黄蜡片”。专门描画人物外形的歌子就有不少,如产生于革命斗争时期的一首《“活妖精”》:
① 牙啮转:笑得咧开嘴露出了牙。
② 机器袜子,指用机器织的线袜子。
③ 八眼鞋,指带鞋,一边四个砸眼。
机器袜子②八眼鞋③,
毛司布裤子风摆开。
走起路来格派派①,
① 格派派,形容走路有精神,利索的样子。
② 骂起身,即骂起来,陕北将开始做某个事,惯说“起身”,如将开始干活说“干起身”,开始走路说“走起身”。
③ 尔格,即现在。
斜眉吊眼让人爱。
老婆子一看骂起身②,
尔格③的女娃活妖精!
这姑娘的形象,是看不惯年轻人的打扮的“老婆子”眼里的形象,用电影术语说,叫“主观境头”。第一段写了姑娘的装扮,虽有“风摆开”这样的动象描写,但给人的感觉平板。然第二段对姑娘走路的神态描写和一个“斜眉吊眼”,一下使人物活起来了,有了精神,有了风采。这是一种“点化”的手法。它很富于表现力,往往一笔下去,便可概括地、精练地、生动地将人物的全貌、甚至精神状态描画出来。
点化法是诗歌的惯用手法。因为民歌不同于小说戏剧,可以摆开阵式,对形象进行全面细致的描写解剖。它要求用最少的语言给人以最多的内容,用局部的、个别特征的描写给人以形象的全面展示。因而,能否抓住人物外形最富于特征性的东西,就是关键了。这需要对生活中人物形象作认真的观察、感觉,抓住特征,“以纲带目”,以点带面。如有一首《邋遢婆姨》,是以夫妻逗趣的方式写人物外形的,按说,笔墨应当倾重于这个邋遢婆姨的肖像描写了吧?可是不然,全歌只用了“头上那金丝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