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陕北民歌艺术初探 > 第19章完结

第19章完结

比如,“平地里下雨水不一股道流,你把干妹子撂下上长路”,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苦;“青杨柳树长得高,你看干妹子哪达好?”抒发了作者在爱情漩涡中的幸福之感;“远远照见那是个谁?一肚子的冰疙瘩化成了水”,抒发了作者的重逢之喜……这些歌子的产生,完全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作者们的创作,基本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进行的,并不具有某种实用的目的。 这里所说的实用类作品,就是指那些以达到作者主观上某种实用目的而产生的,并具有具体、专门的用途的作品。

实用性作品在陕北传统民歌中占了相当的比例,风俗歌子基本全属于这一类型。如叫卖调、祈雨调、神官调等等。试以一首叫卖调《卖干烙》①为例:

① 干烙,陕北的一种食品,形同烧饼。

② 吃格香,咬格脆,陕北一种语言方式,意即“吃着香,咬着脆”,“格”字一般无实意,当介词用。

③ 饱声,即饱嗝。

干烙儿哎!

干烙儿哎!

谁买我的干烙儿哎!

吃格香,咬格脆②,

打上来饱声③是干烙儿味,

谁买我的干烙儿哎!

这首歌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它是那些卖干烙的小贩们以叫卖为目的而创作出来的;②歌子的专门性强,用途专一、具体,只适用于叫卖,而且只适用于叫卖干烙儿一种,换个别种货物就全用不上了;③一般不涉及更多的生活内容,因而其价值仅仅在于招揽买主。

其他风俗歌子也是如此,祈雨调为祈雨而产生,也仅用于祈雨;神官调为巫人跳神而产生,也仅用于跳神;催眠曲为催眠而产生,也仅用于催眠……,目的明确、内容单一、用途狭窄,是实用性歌子的主要特征。在这些歌子里,其内容往往被作为一种明显的手段出现,其中的艺术美也不是以满足群众的审美要求为目的,而被手段化了,虽然这些歌子也不乏美感。 实用性的歌子在陕北革命历史民歌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主要用于宣传鼓动和传授知识两方面。

任何文学艺术都是一种宣传,这是从文艺对社会生活的作用的角度而言的。陕北革命历史民歌中的宣传歌,当它们产生之前,作者已经赋予了它们某种专门的宣传任务。如产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告士兵歌》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