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陕北民歌艺术初探 > 第13章完结

第13章完结

高哭上三声无有个人儿听,

低哭上三声我跳了凉井。

低哭上三声我跳了凉井,

我娘家里都死断了根?

大哥哥来哩争人命,

双猪双羊都争上。

双猪双羊都争上,

童男童女站两行;

二哥哥来哩争人命,

单争个公婆跪灵堂。

小姑的奶头要半斤,

小叔的眼窝要三分;

三哥哥来哩争人命,

南京的和尚北京的道。

南京的和尚北京的道,

衫木的棺材玉石的套……

柏木担子哟尖底子桶,

压死压活歇不成!

“争人命”,是陕北的一句土话,即人死了,家属来讨人命。这样的事在陕北是经常发生的。“十三上订亲十四上引”,一句道出了这是一桩包办婚姻。歌子的主人公从十五上守寡守到了二十岁。那个时代,寡妇一般是不许改嫁的,这就是说,她一生的命运已经被注定了。在她出嫁一年后,丈夫便偷跑了。丈夫为什么要这么干呢?歌里虽然没有注脚,但也不难理解:这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已经懂得一些爱情和生活了,他有无自己的相好很难说,但他确实是不爱自己的妻子的,她才十三四岁,懂得什么爱情生活呢?但是,她却是他的合法妻子。与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共同生活,对夫妻双方来说都是极大的痛苦。但是,这个合法的婚姻产生了一个合法的家庭,它象一个无形的羁绊捆住了年轻人的手脚。爱情的幻灭,婚姻的不幸,家庭的束缚,使小伙子难以忍受了。因而,偷走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他一去五年没有音讯,是他准备完全与家庭断绝关系的表现。这就是包办婚姻给男女双方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但是,对儿子的这些思想行为,做父母的却根本不理解。他们既然为儿子包办婚姻,大概是认为自己正确才这样做的,因而,儿子的出逃,他们是难以理解的。他们在寻找儿子出逃的根源,寻来寻去,难免寻在媳妇头上。于是,“不孝敬”,“不正经”等等责难接踵而来。小媳妇呢?失去丈夫,对她本来就是一个沉痛的打击,反遭公婆责难,她怎能承受得了这沉重打击呢?她“高哭上三声无有个人儿听”,为什么要高哭呢?她并不想死,她才二十岁,正值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时候呀!对一个溺水的人来说,那怕是一根稻草,她也会抓住不放的。她希望有人来安慰她,希望有人来解救她。“我娘家里都死断了根?”一句,表明她曾寄希望于娘家的。可是她不知道,娘家是不会理会她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儿”,何必要干涉人家的“内政”呢?于是,她尽管高哭,向人间诉说自己的冤屈,最后还是在四处无援的情况下跳井自杀了。这个世界显得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