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民当然不会做任人宰割的牛羊,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反抗情绪和心理也会冒出尖来,反映在他们的行为和语言上。土地革命斗争和历次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自然不必多说,即使日常生活中,这种反抗情绪也会情不自禁地显露出来。如《十揽工》这首歌,从正月到十月,长工们一直在呻吟着,而到了十月,他就“神气”起来了:
十月里,十月整,
十月半头来下工。
叫声掌柜的你把银子称,
明天就和你是一样的人!
拿了工钱,有了银子,便以为自己可以和掌柜的平起平坐了,乍看起来也未免有些幼稚可笑。但是它把长工们向往平等、自由的心情表现得多么强烈啊!他们哪怕看到一星希望的光亮,便敢于口出“狂”言,豁出生命去干。试想,那些掌柜的用鞭子任意地抽赶着一大群只会哀叫的牛,突然发现这些牛向他瞪起了眼睛,竖起了犄角,发现自己正处在一群暴怒了的牛的包围之中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
反抗情绪在其他题材、类型的歌子里反映的更为强烈。如《骂媒人》“倒灶鬼①媒人心眼瞎,给我寻下个儿②婆家”。不要以为这仅仅是在骂媒人,在那个社会,媒人固然是为封建礼教卖命的,但在她的背后,却是封建社会那强大的、专制的黑暗势力。在一定条件下,受害人完全可能与那个媒人达成某种妥协,但与封建传统观念,什么时候都是势不两立的。假如这样理解,《骂媒人》这首歌的攻击目标就十分清楚了。骂,也是一种反抗。虽然并不有力,但敢于骂出来,胆量已算不小了。
① 倒灶鬼,陕北常用的一句骂人话。
② 儿,方言,坏的意思。
有一首流浪汉的歌,十分有趣:
王小子我大街上稳稳一坐,
单看那来往过路的人。
好一副无牵无挂、逍遥自在的神气!他虽然衣食不保,但自己觉得精神上已经摆脱了封建阶级的桎梏,显得一身轻。他稳稳坐在大街上,用审视的目光望着这个“沉重”的尘嚣世界,这是对社会多大的蔑视啊!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源发于陕北。但数百年来,一直被统治阶级视为犯上作乱,称之为“李匪”,似乎这已经成了那个社会的一个定论。但在陕北劳动人民的歌子里,这个“李匪”却一直被作为英雄歌颂着,成了这个地方崇高荣誉的象征。如酒曲《远照米脂城》会的一个定论。但在陕北劳动人民的歌子里,这个“李匪”却一直被作为英雄歌颂着,成了这个地方崇高荣誉的象征。如酒曲《远照米脂城》会的一个定论。但在陕北劳动人民的歌子里,这个“李匪”却一直被作为英雄歌颂着,成了这个地方崇高荣誉的象征。如酒曲《远照米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