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边境悍匪 > 第85章 治世英才

第85章 治世英才

长安,夏末。!鸿*特¢小+税*网* *嶵\鑫?蟑′节_哽?芯\筷,

燥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大羽皇帝李景深的烦躁,却挥之不散。

辽东,辽阳城之战旷日持久,久攻不下,大羽边军损失不小。

南方,水灾持续了一个多月,南方各地百姓流离失所,又闹起了瘟疫。

朝廷为平复南方的水灾,出人、出钱、出粮,国库都快被搬空了。

太极宫,奉天殿。

又是一日朝会,臣子们上奏的消息,就没一条令李景深开怀的。

不是某地闹出民乱,就是前方战事需要军械物资云云,搞得李景深头如斗大。

忽然,中书令张九玄走出来,道。

“陛下,臣有本启奏!”

李景深扶着额头,挥挥手。

“张爱卿,讲。”

李景深没指望张九玄给他带来什么好消息,却听张九玄道。

“臣请陛下,给予岭南道代都督陈卓嘉奖!褒奖陈卓抗击水灾有功!”

哦?李景深抬起头,岭南道的消息李景深的确很久没听到了。

他以为岭南道的情况,与其他南方各地没什么区别。

御史台御史大夫詹辉闻言,眉毛一挑,道。

“张大人,南方水患严重,各地民不聊生,为何张大人独独要为陈卓请功?”

身为御史台的最高监察官,詹辉眼里不容沙子,立刻对张九玄提出质疑。/咸¢鱼\看+书¨惘. ¢更-薪.最^全_

张九玄笑眯眯地取出奏疏,道。

“岭南道代都督陈卓,救援百姓及时,岭西道三州,仅出现三十一人死于水灾。”

“岭南道三州,发生民乱,陈卓用半月时间平定三州民乱,开仓放粮。”

“并召集三州富商募集钱粮,所得钱粮颇多,全部用于安抚流民,使岭南道平复。”

“更准备了药草防治瘟疫,岭南道与岭西道,百姓并无人因瘟疫而死。”

张九玄双手将奏疏呈递上去。

“陛下,臣所讲之事句句属实,其中详细都记录在这奏疏中,请陛下过目!”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在南方水灾严重、瘟疫爆发的时候,岭南道与岭西道鹤立鸡群,想不被人注意都难。

皇帝李景深的眼睛一亮,他已经多日未听到好消息了。

赵德庸将奏疏传递过来,李景深仔细浏览。

陈卓在岭南道与岭西道所做的事情,几乎是事无巨细都被记录在里面。

而记录陈卓所作所为的,乃是大羽国设置在各道的“巡边御史”。

巡边御史名字里有“御史”二字,不过却不隶属于御史台。~精?武,小¨税+网. \已·发¨布\最?芯~蟑/結¨

巡边御史独立于御史台,挂靠在中书省下,是朝廷的另外一道耳目。

李景深的脸上,笑容越来越深,待看完所有,他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好!好一个陈卓!能领军打仗,也能主政一方,陈卓真乃治世之才!”

李景深对陈卓的评价可够高的,能得到李景深这般评价的,上一个人还是中书令张九玄。

侯君礼眸子微微转动,道。

“陛下,陈大人在岭南又立下功勋,理应赏赐,臣以为,陈大人此等人才,不应一直待在边关。”

侯君礼与李景深君臣二十多年,十分了解李景深的秉性。

在边关表现出众的将官,尤其是文武双全的将官,李景深更倾向于调入中枢。

“不如命陈大人归京述职,待述职之后,再委以重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