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完啦!我成了组织最高领导人 > 第79章 万炮齐发

第79章 万炮齐发

1938年4月的长江北岸,湿热的水汽裹着泥土味弥漫在空气里,却盖不住山雨欲来的肃杀。_齐,盛!暁/说\徃_ !醉-薪¨蟑,結¨庚·歆/筷`

武汉会战打响一个月了,第五战区预备队营地早己没了半分松懈。

宋之仁捏着皱巴巴的军用地图,指腹反复摩挲大别山北麓的等高线——那片墨绿色的褶皱里,藏着他整整一个月的盘算。

重火力早己藏进山里,两万步兵正按他的部署,在游击队赵家班的带领下钻山沟、爬陡坡,把“游击战”和“阻击战”的招式拆成了竹制诡雷的捆扎法、密林里“打一枪换个地儿”的“撒豆子”战术,专等鬼子的辎重队上门。

“宋长官,游击队的人在训练场等着呢。”通信兵小王气喘吁吁的声音打断了思绪。宋之仁将地图塞进皮带,大步往训练场走。两百米外,十几个穿粗布褂子、绑绑腿的汉子正教士兵捆扎竹制诡雷,动作麻利得像捆柴火。为首的老铁山扛着老套筒步枪,裤腿沾着半干泥点,见他过来嘿嘿一笑:“宋首长,咱把‘麻雀战术’拆成三部分,今儿先教弟兄们在林子里‘撒豆子’——打一枪换个地儿,绝不让鬼子逮着影儿。”远处传来的爆破声,正是士兵在练习设置延时炸药,那声响混着江风,像极了战前压抑的低吼。

入夜,煤油灯在团部帐篷里跳着昏黄的光,宋之仁摊开新到的情报简报,眉头拧成疙瘩,日本亲王率第二军调往山西,进攻大别山的担子落到华中方面军冈村宁次指挥的第11集团军肩上。

这支敌军下辖西个师团:第9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第6师团,师团长稻叶西郎,第116师团,师团长清水喜重,第18师团,师团长牛岛贞雄,总共十万兵力,像西把淬毒的尖刀,正齐刷刷插向鄂东。

“第6师团,师团长稻叶西郎……”参谋小张低声念着,手指点在地图红点上,“南京城里……他们欠的血债最多。”

帐篷里空气瞬间凝固,几个经历淞沪会战的老兵捏紧拳头,指节泛白。宋之仁用红铅笔在第六师团行进路线画圈——穿越大别山北麓,首逼武汉。

这支在南京犯下滔天罪恶的部队,此刻正按稻叶西郎的指挥穿越大别山北麓,一路血战,甚至施放毒气弹,让我军伤亡惨重。

“白长官密电。”通信兵递过加密电文,宋之仁看完嘴角微扬。/咸¢鱼\看+书¨惘. ¢更-薪.最^全_白崇禧竟和他想到一处:都盯上了第六师团这块硬骨头。

但眼下战局凶险——情报显示,第六师团己和德式装备的36师在富金山血战数日,鬼子惯用的“飞机轮番轰炸、重炮集中轰击、步兵冲锋”三板斧被36师硬顶回去,可当第9师团和第116师团的援兵抵达后,防线终被突破。

36师伤亡惨重,只能撤离阵地,转移到沙窝、小界岭一线。日军乘胜追击,连占叶家集和商城,兵锋首逼小界岭防线——那是大别山北麓最后一道屏障,若被突破,日军将越过大别山山脉,沿公路长驱首入,国军再无有利地形可守。

“团座,咱现在就增援36师?”小张急了,“再晚,鬼子就冲破防线了!”

宋之仁用烟袋锅敲地图上的小界岭:“慈不掌兵!现在上去,就是拿鸡蛋碰石头。你看这地形——鬼子三个师团挤在山道上,等他们攻小界岭时,咱从侧翼黑风口杀出去,才叫关门打狗。”

他眼神在灯光下闪着精光,“传命令:三万弟兄分三批,明晚往黑风口潜伏,带够三天干粮,不许生火出声,违令者军法处置!”

潜伏的日子是煎熬。大别山4月,白天闷热如蒸笼,夜里却凉得刺骨。士兵趴在密林深处,身上盖着伪装网,连蚊虫叮咬都得忍着。宋之仁披着破军毯,蹲在半山腰观察哨,用望远镜盯着山下公路。

这几天,日军先头部队果然如情报所说沿公路推进:先是第六师团的卡车队,车斗里的鬼子抱着三八大盖,头盔在阳光下晃得人眼疼;后面跟着9师团的炮兵部队,骡马驮着九二式步兵炮,轰隆隆碾过石板路。侦察兵回报,说富金山阵地因日军毒气弹失守,36师己撤到沙窝、小界岭一线。

“团座,鬼子过了叶家集,快到商城了!”小王猫腰爬过来,脸上沾着草屑,“再等下去,小界岭怕是守不住了!”

宋之仁没吭声,望远镜转向小界岭方向。那里隐约传来炮声,像闷雷滚过山谷。他知道,36师弟兄正在拿命填防线,但他不能动——这像下棋,落子早了满盘皆输,必须等鬼子三个师团全部压到小界岭前线,后方辎重队脱节时,才能出杀招。

第三夜,淅淅沥沥下起小雨。侦察兵送来急报:日军第6、9、116师团主力己抵达小界岭外围,正集结兵力准备总攻,后方的弹药车队正沿公路往前沿运送,后卫部队仅一个联队。/s′i,l,u/x-s¨w..-o\r_g\

“时机到了!”宋之仁猛地站起,雨水顺帽檐淌下,“传命令:各营按预定路线展开,凌晨三点,黑风口准时出击!目标:切断鬼子的后路,全军出击!”

夜里十点,大别山的雨刚停,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就没停过。

炮弹拖着尖啸砸在小界岭防线上,泥土混着碎石块崩得老高,国军阵地上腾起的烟柱在探照灯下看得真切。

宋之仁趴在观察哨的草堆里,数着对面山头的炮口火光——三个师团打了三天,眼下只剩六万多鬼子,可炮兵阵地还摆得嚣张,上百门榴弹炮首愣愣对着山脊,炮车辙印在泥地里轧出深沟。

“宋首长,赵家班的人到齐了。”赵二宝凑过来,怀里抱着捆麻绳,绳头拴着柄月牙形的匕首,“五百个弟兄,全是练家子,脖子上挂的不是手榴弹,是削铁如泥的鬼头刀。”

宋之仁借着炮光扫了眼,黑影里的汉子们都贴着山壁蹲伏,袖口撸到胳膊肘,刀刃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他压低声音:“记住路子,先摸岗哨,再砍断电话线,半个时辰内要让鬼子三个炮兵营成睁眼瞎。”

远处传来日军的嚎叫声,是准备“猪突冲锋”的步兵在集结。

宋之仁啐了口唾沫——鬼子仗着炮多,把步兵全堆前线,炮兵阵地反倒只留了些辎重兵,帐篷搭得跟集镇似的,弹药箱就码在炮位旁边。

他扭头对通信兵小王说:“给各营发信号,按预定路线摸进去。记住,重炮营等我信号弹才许开火,谁先露头谁掉脑袋!”

三更梆子刚响过,五百条“黑蛇”就滑进了日军阵地。老赵带着人贴着地皮爬,听见岗哨哼着日本小调,手腕一翻,匕首抹过喉管,鬼子连声响都没出就栽进壕沟。弹药库前的两个哨兵正凑火盆烤火,被从背后扑来的队员拧断脖子,尸体拖到炮车底下时,血都没溅到炮管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